天安字典

《水调歌头·老子颇更事》

时间: 2025-04-26 14:34:59

诗句

老子颇更事,打透利名关。

百年扰扰于役,何异入槐安。

梦里偶然得意,醒後才堪发笑,蚁穴驾车还。

恰佩南柯印,彷佛毂曾丹。

客未散,日初昳,酒犹残。

向来幻境安在,回首总成闲。

莫问浮云起灭,且跨刚风游戏,露冷玉箫寒。

寄语抱朴子,候我石楼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34:59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老子颇更事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老子颇更事,打透利名关。
百年扰扰于役,何异入槐安。
梦里偶然得意,醒後才堪发笑,
蚁穴驾车还。
恰佩南柯印,彷佛毂曾丹。
客未散,日初昳,酒犹残。
向来幻境安在,回首总成闲。
莫问浮云起灭,且跨刚风游戏,
露冷玉箫寒。
寄语抱朴子,候我石楼山。

白话文翻译

老子经历了很多事情,透彻理解了名利的关卡。
百年来忙碌劳碌,何尝不是像进入槐树下的安逸?
梦中偶然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醒来后才发现可笑,
就像蚂蚁在车中穿行一样。
正好佩戴南柯的印章,仿佛车轮曾经是红色的。
客人还未散去,日头初升,酒还残留。
此前的幻境到底在哪里,回首往事总是显得闲淡。
不要问浮云的升起与消逝,且随风而游玩,
露水寒冷,玉箫也发出凉意。
寄语抱朴子,等我在石楼山相见。

注释

字词注释

  • 颇更事:经历许多事情。
  • 利名关:名利的障碍。
  • 扰扰于役:忙忙碌碌于工作。
  • 槐安:比喻安逸的生活。
  • 南柯印:传说中南柯一梦的印记,象征虚幻的境界。
  • 抱朴子:指的是道教的思想,代表道家追求的朴素和自然。

典故解析

  • 南柯一梦:出自《太公兵法》,讲述了一个人梦中经历荣华富贵,醒后却发现一切都是梦,象征人生的虚幻。
  • 抱朴子:指的是道教的哲学,强调返璞归真的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季真,号白云,宋代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道家思想的向往。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老子颇更事》是在一个对人生哲理深思熟虑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名利的思考,展现了对人生虚幻与现实之间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梦与现实的对比,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虚幻。诗人以“老子颇更事”开篇,表明了对人生经历的深刻理解,接着通过“百年扰扰于役”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厌倦与反思。在梦中获得的成功,醒后发现不过是笑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真实与幻象的思考。

“恰佩南柯印,彷佛毂曾丹”中的南柯一梦象征着诗人对虚幻的追求与迷失,而“客未散,日初昳,酒犹残”的描写则体现了现实中的无奈与短暂。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象与人内心的感受,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在最后,诗人寄语“抱朴子”,期待在石楼山相见,暗示着对道家思想的向往与追求,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刘克庄的文学才华与深邃的思想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子颇更事:表明诗人对老子的尊敬,以及自己对人生经历的总结。
  • 打透利名关:强调了对名利的透彻理解,显示出对世俗的淡泊。
  • 百年扰扰于役:感慨人生的忙碌与辛苦。
  • 何异入槐安:指出这种忙碌与安逸的生活并无二致。
  • 梦里偶然得意:反映对成功的渴望与期待。
  • 醒後才堪发笑:形成对比,揭示梦醒后的无奈。
  • 蚁穴驾车还:比喻微小的成功与现实的渺小。
  • 恰佩南柯印:借用典故,象征虚幻的成功。
  • 彷佛毂曾丹:暗示人生的变化无常。
  • 客未散,日初昳:描绘聚会的场景,时间的流逝。
  • 酒犹残:反映出一种恍惚与醉意。
  • 向来幻境安在:询问过往的幻境,表现对虚幻的思考。
  • 莫问浮云起灭:劝解放下对人生无常的执念。
  • 且跨刚风游戏:提倡随性而行的态度。
  • 露冷玉箫寒:描绘寒冷的意境,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寄语抱朴子:表达对道家思想的向往。
  • 候我石楼山:期待与道家高人相聚,寻求心灵的寄托。

修辞手法

  • 对比:梦与现实的对比,强调人生的无常。
  • 典故:引入南柯一梦,增强诗意。
  • 比喻:通过“蚁穴驾车”形象化人生的渺小。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与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向往以及对人生虚幻与真实的深刻领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虚幻与愿望。
  • 浮云:象征无常与变幻。
  • 南柯:象征梦境与虚幻的成功。
  • 石楼山:象征追求的理想与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老子颇更事”意指什么?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人生的历练
    C. 对梦的渴望
    答案: B

  2. “南柯一梦”象征了什么?
    A. 真实的成功
    B. 虚幻的追求
    C. 自然的安宁
    答案: B

  3. 诗人希望在何处与“抱朴子”相见?
    A. 槐树下
    B. 石楼山
    C. 酒馆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关于对人生与故乡的思考。
  • 《登高》杜甫:表达对人生艰辛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的《水调歌头·老子颇更事》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首词都探讨了人生的哲理与追求,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对名利的反思,而苏轼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道教文化与诗歌》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钟馗观鬼斗蟆图 读旧稿蛙吹集一绝 舟中梦觉 钟馗观鬼閗蟆图 晚泊 题岘山 题大洪山 随州沙溪 陪侍丞相安晚先生宿觉际寺夜遇大风可畏遂赋 绝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车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赤字旁的字 克字旁的字 避嫌 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原子序数 包含琳的词语有哪些 摘句搜章 摽拨 书禀 事在萧墙 猩猩色 怀敌附远 耍花腔 鹵字旁的字 尻轮神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