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0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06:01
水龙吟·梨花
作者: 周邦彦
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别有风前月底。布繁英满园歌吹。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
春寒依旧,梨花的素洁娇嫩似乎更显得脆弱,阳光下,青翠的草地上,樊川的水在阳光下闪烁,灵关的路被遮挡,残红的花瓣在风雨中隐退。传火的楼台旁,妒忌花儿在风雨中凋零,深闺的门紧闭。窗帘半湿,一枝梨花在手,偏偏让人流下黄昏的泪水。别处的风中,明月高悬,繁花似锦,歌声阵阵。朱铅的妆容退去,潘妃的酒杯却又被举起,昭君的身影刚一闪现。雪浪翻滚在空中,粉装素裹的夜晚,却似乎没有春的气息。恨那美丽的容颜再也无法相见,琼英再美又与谁能相提并论呢?
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文学家。他的词风华丽,情感丰富,擅长描写女性美和自然景物,作品以精致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著称。
《水龙吟·梨花》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文化繁荣的时代。周邦彦在此诗中通过描写梨花的脆弱与美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春天流逝的惋惜,体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感伤。
《水龙吟·梨花》是一首典雅的词作,透过梨花的意象,作者传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无尽惋惜与对美丽事物的珍视。开头几句以“素肌应怯余寒”形象地描绘了梨花在寒意未尽的春日中显得脆弱无力。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梨花的娇弱之美,也暗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无奈与困境。
接着,诗中提到的“艳阳占立青芜地”,展示了春天的阳光照耀在青翠的草地上,营造出一种温暖而生机勃勃的氛围。然而,随着“樊川照日,灵关遮路”的出现,诗情逐渐转向阴郁,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易逝和人生的无常。
“别有风前月底”一句,展现出一种静谧的夜景,似乎在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诗人通过对梨花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美好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整首词的意境深远,情感细腻,通过层层递进的意象和丰富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周邦彦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整首词的主题围绕着春天与美丽的短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惋惜。通过梨花的脆弱与盛开,传达了人们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深刻反思。
诗中提到的“素肌”是比喻什么?
“长门深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朱铅退尽”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