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8:0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8:01:56
刺字几漫冠欲尘,向来浮薄自纷纷。
尔曹胸次多周孔,忍作铜山破贼文。
这几笔刺字仿佛要淹没在世俗的尘埃中,
往日的轻浮与薄弱总是纷扰不休。
你们的心胸如同周公孔子一般宽广,
怎能忍心写下这种诋毁正义的文章呢?
周公:周朝的政治家和圣贤,以德治国,深受后世尊崇。孔子:儒家创始人,强调仁义和道德。两者都象征着崇高的品德与理想。
韩元吉,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的纷乱与政治的黑暗,充满了对正义的追求与对时政的批判。
本诗写作于政治风气日趋混乱的时期,诗人以此作品表达对当时世风日下、轻薄风气的愤懑,以及对正义的呼唤。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开篇提到“刺字”,引出对言辞的敏感,暗示当时流行的贬责和攻击文化。诗中提到的“浮薄”则指向人们心态的轻浮与缺乏深度,造成了社会风气的衰败。
接着,诗人转向对“尔曹”的指责,表明对他人心胸的失望,认为他们在面对真理时表现出的狭隘与卑劣。在最后一句中,诗人以“忍作铜山破贼文”作为结尾,进一步强调了对伪善者的不满,指责他们竟然会写出伤害正义与道德的文字。
整首诗以尖锐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的阴暗面,表现了诗人对真理与正义的执着追求,体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本诗集中表现了对时政黑暗的愤怒与对真理的追求,激励人们反思自身的道德和责任。
诗中提到的“刺字”指的是:
“尔曹胸次多周孔”中的“周孔”指的是: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韩元吉的这首诗更显直接与尖锐,杜甫则更注重抒情与叙述。二者都反映了对社会政治的关注,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