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1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12:27
水调歌头(雨花台)
作者:韩元吉〔宋代〕
泽国又秋晚,天际有飞鸿。
中原何在,极目千里暮云重。
今古长干桥下,遗恨都随流水,
西去几时东。
斜日动歌管,萸菊舞西风。
江南岸,淮南渡,草连空。
石城潮落寂寞烟树锁离宫。
且斗尊前酒美,莫问楼头佳丽,
往事有无中。
却笑东山老,拥鼻与谁同。
在这个秋天的晚霞中,泽国的天空里飞着大雁。中原地区的景象在哪里呢?我极目远望,看到千里之遥的暮云沉重。长干桥下,今古的遗恨都随着流水而去,西去的时光何时再回东边?斜阳下,乐器发出悠扬的旋律,萸花和菊花在西风中翩翩起舞。江南的岸边,淮南的渡口,草木连绵,空旷无边。石城的潮水退去,寂寞的烟树锁住了离宫。且在酒杯前美饮,莫问楼头的美丽佳人,往事已如烟似梦。却笑东山的老者,鼻涕流淌又能与谁同乐?
韩元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怀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感,风格清新隽永。
《水调歌头(雨花台)》是在某个秋天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在秋天的感慨与对往事的追忆。诗中展现了对人生、时间流逝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这首《水调歌头(雨花台)》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往事的追忆。开篇即以“泽国又秋晚”引入,营造了一个清冷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随着飞鸿的出现,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变化。接着,诗人对中原的思考,勾起了对故乡的怀念与情感的纠葛。
“今古长干桥下,遗恨都随流水”一句,将历史与个人的情感结合,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深刻思索。随着“斜日动歌管,萸菊舞西风”描写的美好景象,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珍惜眼前的美景与时光。
最后,诗人以“且斗尊前酒美,莫问楼头佳丽”收束,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即便往事已成往事,人生的美好与快乐仍在于当下的享受。整首诗在感伤与欢愉之间游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往事的追忆与珍惜当下的哲理。诗人以秋天的景象引发内心的思考,最终回归到对生活的豁达与乐观。
诗中提到的“飞鸿”指的是什么?
A. 大雁
B. 流水
C. 夕阳
“且斗尊前酒美”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A. 忧愁
B. 珍惜当下
C. 怀旧
诗中提到的“东山老”是指?
A. 隐士
B. 美丽的女子
C. 诗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