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4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43:34
苕霅从来著志和,
子云宁久占烟波。
速归径上清班好,
时过南湖伴浩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志趣高雅、与自然和谐的向往。他提到苕霅(即指江南的苕溪,代表清新秀丽的环境)一直以来都是志向和谐的地方,而子云(指孔子)也认为人应当珍惜眼前的生活,不能长久沉迷于迷雾中的虚幻。诗人希望能迅速返回清幽的道路,享受春光明媚的时光,和朋友们在南湖边共唱高歌。
张镃(生卒年不详),字子和,号孤舟,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士人们常通过诗歌表达心中的忧虑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张镃的《夜坐因观杨伯虎和春字韵诗偶成五绝再寄 其五》通过对苕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苕霅从来著志和”一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宁静的环境,诗人在这里不仅追寻自然的美,更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与和谐生活的渴望。
“子云宁久占烟波”这一句则以古代哲人的智慧为背景,提醒人们应珍惜眼前的生活,不能沉迷于虚幻的梦想之中。这样的哲理不仅让人深思,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深厚的文化底蕴。
接下来的“速归径上清班好”,诗人渴望迅速回归那样的生活,表达了他对清净自然的向往。而最后一句“时过南湖伴浩歌”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相伴、共唱高歌的美好愿景,暗示了人际关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传达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宋代士人对生活理想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清新环境的渴望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反映出宋代士人对生活质量的重视。
诗中提到的“苕霅”指的是哪个地方?
“子云宁久占烟波”中的“子云”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人对“南湖”的描述表现了他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张镃的这首诗更加强调与人际关系的结合,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了孤独和自然的和谐。两者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均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