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7:2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24:52
迎鸿
八月当秋社,儿童报雁来。
稿砧相别久,莫是有书回。
在八月的秋社期间,儿童们欢快地迎接归来的大雁。虽然已经有很久没见到笔砧了,难道这意味着有什么书信要回来了?
本诗没有特别著名的典故,但可以理解为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和期待。秋天是丰收和团聚的季节,而大雁的归来象征着远方朋友的音信。
作者介绍:陆懿淑,清代女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她的诗多描写生活琐事,情感真挚,展现了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清代,正值农耕文化和人际交往密切的时期,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秋天的喜悦和对友人的思念。
《迎鸿》是一首描绘秋天氛围的诗,诗中通过儿童迎接大雁的场景,展现了秋天的生机与活力。大雁常被视为归来的象征,带着远方的消息,表达了对团圆和友谊的期待。诗中的“稿砧相别久”一句,透露出诗人久未创作的感慨,可能反映了生活的忙碌与对创作的渴望。
整首诗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浓厚的乡土情感,尤其是儿童的欢声笑语,给人一种温暖而明亮的感觉。大雁的归来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情感的寄托,象征着人们对亲友的思念与期待。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陆懿淑展现了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让读者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秋天的气息为背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亲友的思念,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测试:
诗中“儿童报雁来”的意思是什么?
“稿砧相别久”表达了什么情感?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迎鸿》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比较,分析两首诗在表达思念之情时的不同风格与情感基调。王维的诗中多了一层大气与奔放,而陆懿淑的诗则更显细腻与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