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4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48:34
霜夜无睡,闻画角孤鴈二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画角声从枕底鸣,愁霜怨月不堪听。
拥紬起坐何人伴,只有残灯半晕青。
在寒霜的夜晚我无法入睡,耳边传来孤雁的号角声,愁苦的霜冷和月光让我不忍倾听。坐起身来,身边没有人陪伴,只有微弱的残灯映出青色的光晕。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南宋绍兴年间,因其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人称赞。其作品多关注自然、生活、情感,常有个人生活经历的反映。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寒冷的霜夜,诗人因无眠而感到孤独,借助孤雁的声响表达内心的愁苦和对陪伴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情淡薄和个人的孤独感。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霜夜中的孤独与思索。开头“画角声从枕底鸣”,以动听的声音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画角的声音象征着悲伤的情感,而“孤鴈”则进一步强化了孤独的主题。这两者结合,使得夜晚的寂静愈发突出,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诗人的愁苦。
“愁霜怨月不堪听”一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愁苦的情绪与自然景象交织在一起,使得个人的情感与宇宙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此时,月亮与霜的意象不仅是自然的描绘,更是诗人情感的映射。
接下来的“拥紬起坐何人伴”,诗人从床上坐起,四周无人,突显了他内心的孤寂和对陪伴的渴望。最后一句“只有残灯半晕青”,残灯的微光象征着希望与温暖,但又是那样微弱,无力驱散心中的阴霾,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失落。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细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孤独与思乡的深刻主题。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孤独、思乡和对陪伴的渴望,展示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深刻关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愁苦。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充满孤独与思索的夜晚,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画角声”代表什么?
诗人坐起时感到孤单,身边没有谁,这反映了什么情感?
“残灯半晕青”中的“残灯”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