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奉命辑全唐文赴西苑万善殿翻阅释典 其一》

时间: 2025-07-12 14:47:26

诗句

谁来天上溯银流,一叶凌虚太乙舟。

莲海径从香界渡,蓬山不是世间秋。

旃檀缥缈行边惹,楼阁溟濛望里浮。

每怅三神波浪隔,乘槎真个到瀛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4:47:26

原文展示:

谁来天上溯银流,一叶凌虚太乙舟。莲海径从香界渡,蓬山不是世间秋。旃檀缥缈行边惹,楼阁溟濛望里浮。每怅三神波浪隔,乘槎真个到瀛洲。

白话文翻译:

谁能在天上逆流而上,像一叶小舟在太乙星空中漂浮。莲花的海面上从香界渡来,蓬莱山却不是人间的秋景。旃檀树在朦胧的行舟旁轻轻飘荡,楼阁在迷雾中若隐若现。每当惆怅于三神山与波浪之间的隔阂,我真希望能乘着木筏到达瀛洲。

注释:

字词注释:

  • 溯银流:顺流而上,银流指的是银河。
  • 太乙舟:太乙指的是道教中的太乙天,舟指小船。
  • 莲海:指盛开莲花的水面。
  • 香界:指香气弥漫的境界,象征着超脱的境界。
  • 蓬山:传说中的仙山,代表着理想中的境界。
  • 旃檀:指檀香树,常用于形容香气或清幽的环境。
  • 溟濛:形容朦胧、模糊的状态。
  • 三神:指道教的三位神明,象征着神秘的力量。
  • 瀛洲: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理想和超然的世界。

典故解析:

  • 蓬莱瀛洲等地名均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仙境,代表着人们对长生不老及理想生活的向往。
  • 诗中提到的“太乙舟”与“香界”等,反映了道教文化中对宇宙和生死的探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尔准,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受道教文化影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作者受道教文化熏陶,常在诗中表达对仙境的向往与人间世事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修道、追求长生的思想。

诗歌鉴赏:

这首《奉命辑全唐文赴西苑万善殿翻阅释典 其一》通过对高远境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惆怅。开篇便以“谁来天上溯银流”引入,构建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描绘了在“莲海”与“香界”的交融之中,诗人所向往的理想世界。诗中运用“蓬山不是世间秋”的意象,将人间的平淡与仙境的瑰丽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的孤独与渴望。

在后半段,诗人通过“旃檀缥缈”和“楼阁溟濛”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境界的幽远与神秘,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最后,提到“三神波浪隔”,则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世界无法抵达的无奈与惆怅,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既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又有道教哲学的内涵,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宇宙观的思考,体现了清代诗人的文化追求和精神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来天上溯银流:问谁能在天上逆流而上,形象展示了超凡脱俗的追求。
  2. 一叶凌虚太乙舟:比喻在无边的宇宙中,孤舟漂浮,象征孤独的灵魂。
  3. 莲海径从香界渡:描绘从香气四溢的地方渡过盛开的莲花海,展现出一种幽雅的意境。
  4. 蓬山不是世间秋:强调理想与现实的差异,蓬莱山上的秋色美丽而不属于人间的平凡。
  5. 旃檀缥缈行边惹:描写旃檀树的缥缈和神秘,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梦幻感。
  6. 楼阁溟濛望里浮:楼阁在迷雾中浮现,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
  7. 每怅三神波浪隔:表达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隔阂。
  8. 乘槎真个到瀛洲:希望能够乘坐木筏抵达理想的仙境,体现出对长生和理想世界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溯银流”比喻逆流而上,表达追求理想的决心。
  • 拟人:如“楼阁溟濛望里浮”,赋予楼阁以生命,增强诗的灵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现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道教文化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流:象征宇宙的浩瀚与生命的流动。
  • 太乙舟:象征着追求超脱的工具。
  • 莲海:代表纯洁与美好。
  • 香界:象征着高雅与超凡。
  • 蓬山瀛洲:传达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银流”指的是什么?

    • A. 河流
    • B. 银河
    • C. 人生
    • D. 时间
  2. “蓬山不是世间秋”表达了什么?

    • A. 蓬山的秋天很美
    • B. 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 C. 对秋天的喜爱
    • D. 蓬山的存在
  3. 诗中提到的“瀛洲”象征着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人间的烦恼
    • C. 理想与长生的地方
    • D. 自然景观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白在《庐山谣》中也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而王维则通过山水描写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两者在主题上与孙尔准的作品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与理想的共同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诗歌的关系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代悲白头翁 为丘彦良题牧谿〗和尚千雁图 忆昔二首 其一 江行杂诗九首 其五 如梦令  题画 咏史二十一首 其十一 感时述事十首 其一 江上曲(四首) 走马引 菩萨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黄皮寡廲 眼高手低 陨星坑 巾字旁的字 包含伦的成语 商宜 呵笔寻诗 弃故揽新 面朋面友 斗字旁的字 柜柳 皮字旁的字 包含林的成语 包含怀的词语有哪些 鬼字旁的字 日许时间 饧粥 首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