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过泰山》

时间: 2025-07-28 20:35:15

诗句

早岁曾携绿玉筇,飙轮掖上最高峰。

笠边海日三更白,舄下齐烟九点浓。

得句秋坛赓老鹤,投文夜壑起乖龙。

今来济胜嗟无具,梦绕天门第几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0:35:15

过泰山

作者: 孙尔准 〔清代〕

原文展示:

早岁曾携绿玉筇,
飙轮掖上最高峰。
笠边海日三更白,
舄下齐烟九点浓。
得句秋坛赓老鹤,
投文夜壑起乖龙。
今来济胜嗟无具,
梦绕天门第几松。

白话文翻译:

年轻时曾携带着绿玉手杖,
风驰电掣地攀登上最高峰。
斗笠下海面日光透出三更的亮白,
鞋下齐烟似的浓雾弥漫九点之处。
在秋坛得到了句子,续写成老鹤的诗,
在夜深的山谷中作文,犹如乖龙升腾。
如今再来泰山,感慨无能为力,
梦中徘徊在天门附近的几棵松树。

注释:

  • 绿玉筇: 绿色的竹杖,古代文人常用以帮助攀登。
  • 飙轮: 形容风势如轮,形容攀登的速度。
  • 笠边: 指斗笠的边缘。
  • 海日: 指海面上阳光的明亮。
  • 舄下: 指鞋子下面。
  • 齐烟: 形容浓雾如烟般弥漫。
  • 老鹤: 诗句中提到的老鹤,象征长寿与高洁。
  • 乖龙: 指出奇之龙,象征才华与非凡。
  • 天门: 泰山的一个著名景点,象征着通往更高境界的入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尔准,清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但其作品多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其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过泰山》是在诗人游历泰山时写成,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追忆。诗中蕴含了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过泰山》是一首充满了自然美与哲理思考的诗。诗人在描写泰山的壮观之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通过“早岁曾携绿玉筇”勾勒出年轻时的攀登情景,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追求。接着,通过对山巅美景的描绘,“海日三更白”和“齐烟九点浓”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泰山的雄伟与神秘,仿佛让人身临其境。又通过“得句秋坛赓老鹤”与“投文夜壑起乖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追求,老鹤与乖龙的意象更是暗示了长寿与非凡的才华。

最后的两句“今来济胜嗟无具,梦绕天门第几松”,则是对当下的反思与感慨,诗人感到时光荏苒,虽有壮丽的山河,却感到无力把握,令人不禁思考人生的无常与追求的意义。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早岁曾携绿玉筇: 回忆年轻时的自己,携带着绿色的竹杖,展现了对自然探寻的热情。
  • 飙轮掖上最高峰: 描述攀登的速度和力量,体现年轻的朝气。
  • 笠边海日三更白: 描绘斗笠下阳光明亮的景象,营造出清晨的美好氛围。
  • 舄下齐烟九点浓: 形象地描绘了浓雾笼罩的景象,增强了神秘感。
  • 得句秋坛赓老鹤: 表达了诗人在秋坛创作诗句的愉悦,老鹤象征高洁与长寿。
  • 投文夜壑起乖龙: 形容诗人在夜晚创作时的灵感,如同乖龙一般飞舞。
  • 今来济胜嗟无具: 反思如今的无奈与感慨,表达了一种失落感。
  • 梦绕天门第几松: 梦中徘徊于天门的几棵松树,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 “海日”和“齐烟”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景观。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如“得句秋坛赓老鹤,投文夜壑起乖龙”。
  • 象征: 老鹤、乖龙等意象象征着长寿、高洁与才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自然之美与人生哲思展开,表现了对青春的追忆、对理想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玉筇: 象征着青春与活力。
  • 海日: 代表着光明与希望。
  • 老鹤: 象征着长寿与高洁。
  • 乖龙: 象征着才华与非凡。
  • 松树: 象征着坚定与长青,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过泰山》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 A. 对青春的追忆
    • B. 赞美自然
    • C. 对人生的反思
    • D. 以上皆是
  2. “笠边海日三更白”中的“海日”指的是什么?

    • A. 大海的日出
    • B. 海面上的阳光
    • C. 海滩的日落
    • D. 海洋的水波
  3. 诗中提到的“老鹤”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高洁与长寿
    • C. 财富
    • D. 权力

答案:

  1. D. 以上皆是
  2. B. 海面上的阳光
  3. B. 高洁与长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庐山谣》(李白): 同样描绘了自然风光,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但更侧重于豪情壮志。
  • 《山居秋暝》(王维): 通过山水意象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与《过泰山》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山水诗的美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三将 和州 次韵向宪道中偶成 次韵向宪见赠三首 其三 次韵向宪见赠三首 其二 次韵向宪见赠三首 其一 赠传神陈秀才 酬光吉叔用前韵见寄 送季元衡教授赴调 添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错落高下 包含慷的成语 包含寺的词语有哪些 翻山越水 月攘一鸡 丶字旁的字 包含庵的词语有哪些 君子不究既往 一技无成 疋字旁的字 乛字旁的字 巛字旁的字 派力司 蓄谋已久 愚主 不拘一格 黹字旁的字 止渴思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