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黄芙蓉》

时间: 2025-05-10 19:28:40

诗句

媚色津津散朵芳,道人装束胜红妆。

诗人若作桃花看,便觉西风不甚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9:28:40

原文展示

黄芙蓉
作者: 黄庚 〔宋代〕

媚色津津散朵芳,
道人装束胜红妆。
诗人若作桃花看,
便觉西风不甚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朵美丽的黄芙蓉花,花色娇艳,香气扑鼻,宛如妆容胜过红妆的美人。诗人仿佛看着桃花,感受到秋风的凉意似乎不再那么刺骨。


注释

字词注释

  • 媚色:指美丽的颜色。
  • 津津:形容气味或色彩鲜明,令人陶醉。
  • 散朵芳:花瓣散开,散发出芳香。
  • 道人:指修道之人,可引申为道士或隐士。
  • 红妆:指浓妆艳抹的装扮。
  • 桃花:象征美丽和春天的花朵。
  • 西风:秋天的风,象征凉意。

典故解析

  • 桃花: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象征春天的美好和短暂,常与爱情或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以细腻、清新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秋天的时节,诗人看到黄芙蓉盛开的情景,借花抒发自己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内心的感受。


诗歌鉴赏

《黄芙蓉》是一首以黄芙蓉花为题材的古诗,诗中通过对花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黄芙蓉的美丽,"媚色津津散朵芳",不仅展示了花的色彩之美,还暗示了其香气的诱人,表现了大自然的魅力。接着,"道人装束胜红妆",则将花与美人的装扮相提并论,突出了黄芙蓉的独特之美,甚至超越了人间的妆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造美的反思。

然而诗人并不止于此,他用"诗人若作桃花看"来引入了自身的感受,桃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青春和美好,寓意着短暂与流逝。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生活中的美好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最后一句"便觉西风不甚凉"则是对前面描写的反思,秋风虽然带来凉意,却因为黄芙蓉的美丽而显得不再刺骨,这种细腻的情感转折让整首诗更加生动、富有层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媚色津津散朵芳:描绘了黄芙蓉的美丽,色彩鲜艳,花香四溢。
  2. 道人装束胜红妆:将花与美人的妆容对比,突显黄芙蓉的独特魅力。
  3. 诗人若作桃花看:引入诗人的自我感受,将花的美与桃花的象征意义相结合。
  4. 便觉西风不甚凉:通过秋风的描写,表达了黄芙蓉的美让诗人感受到的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比作美人,增强了视觉和嗅觉的冲击力。
  • 拟人:赋予花以人的特征,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加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隐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强调了在美丽面前,生活的苦涩与凉意也变得温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芙蓉:象征自然的美丽,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
  • 桃花:代表青春、美好与短暂。
  • 西风:象征秋天的凉意,隐喻人生的无常。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黄芙蓉的美在于其自然与纯真,桃花则是人间的美好与脆弱,西风则提醒我们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颜色的?

    • A. 白色
    • B. 红色
    • C. 黄色
  2. 填空题:诗人将黄芙蓉比作__

  3. 判断题:诗中的西风象征着温暖的春天。(对 / 错)

答案

  1. C
  2. 美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桃花扇》 - 孙承宗
  2. 《春夜喜雨》 - 杜甫

诗词对比

  • 黄芙蓉《桃花扇》:两者都通过花的美丽表现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但《桃花扇》更侧重于历史和人情,而《黄芙蓉》则专注于瞬间的美好。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中国古典诗词导读》
  3. 《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天净沙 其四 弄花香满衣 天净沙 其三 掬水月在手 天净沙 其二 爱月夜眠迟 天净沙 题画 其一 惜花春早起 天净沙 其四 弹琴 天净沙 其三 浣衣女 天净沙 其二 天净沙 其一 天净沙 独坐感怀 天净沙 雨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孤寡不谷 踔厉奋发 诗启 一触即发 风刀霜剑 土衡 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不拘小节 而字旁的字 十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阳吕 捣虚撇抗 阜字旁的字 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竖心旁的字 世济其美 建之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