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8:20
庭前芳树花参差,岁岁争新满旧枝。
开白开红接芳叶,撩乱二月三月时。
昔日美人颜似花,看花暮去朝复来。
红夹罗襦泫香露,青天白日春风吹。
而今零落少颜色,见花惋惋含悲思。
百年何人得长好,叹息谓君君不知。
庭前的花树花朵稀疏,年复一年争相在旧枝上绽放新花。
白色的、红色的花朵相继开放,和着芳香的叶子,让二三月的时节显得错落有致。
往日的美人,脸庞如花,看着花朵,夕阳西下又朝朝复来。
红色的罗裙上沾染着香露,春风吹拂在明媚的天空下。
而如今花朵凋零,色彩减退,看到花儿,我不禁惋惜,心中满是悲伤。
百年之中,谁能长久美好?叹息间告诫你,你却并不知晓。
郭翼,元代诗人,生于仕宦家庭,以诗歌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常带有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
《行路难七首》是郭翼在其仕途艰难、人生多舛的情况下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这首诗则具体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时光流逝的惋惜。
这首诗以花为喻,借助花的生长和凋零来表达诗人对美好往昔的缅怀与对现实时光流逝的无奈。开头几句描绘了庭前花树的盛景,芳树上花朵的争相开放,象征着青春的活力和生机。接着,诗人通过回忆昔日美人的容颜,进一步强化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思。红色的罗裙与春风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轻盈与妩媚的感觉,仿佛在诉说一段美好的往事。
然而,随着“而今零落少颜色”的转折,诗歌的情感基调骤然变得沉重。花朵的凋零不仅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更是对美好时光流逝的哀叹。最后两句“百年何人得长好,叹息谓君君不知”更是将全诗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时光无情的深切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花的生长与凋零,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体现了对青春和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惋惜,传达出一种悲伤而深刻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芳树”主要指什么?
A. 其他树木
B. 开花的树木
C. 枯树
D. 只长叶的树
“昔日美人颜似花”中的“美人”通过什么来比喻?
A. 诗句
B. 花朵
C. 夕阳
D. 春风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
C. 愤怒
D. 兴奋
答案:1. B 2. B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