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6:55
晚烟直,春草无人自碧。
吴门外官道夕阳,怕见青青柳丝色。
红尘望故国,谁识?飘零旧客。
来时路天外片帆,不尽江流泪千尺。
萍踪问前迹。又酒剩空尊,花落残席。
小楼夜雨过寒食。忆十里迢递,几番寒暖,亭长亭短又一驿。
念家在天北。悲恻,恨凝积。
叹客意阑珊,归梦沈寂。
芳春有尽愁无极。听卖杏深巷,唤饧长笛。
寒宵孤枕,更漏断,似泪滴。
傍晚的烟雾弥漫,春天的草地无人打理,显得格外碧绿。
在吴门外的官道上,夕阳西下,我害怕看到那青青的柳条。
在红尘中我遥望故乡,谁能理解我这个飘零的旧客?
我来时路上那片孤帆,江水无尽,泪水也随之而流。
我在漂泊中寻找过去的痕迹。空酒杯只剩下余酒,花瓣也落在了残席上。
小楼的夜雨已经过了寒食节,回忆起那十里迢递的路途,经历几番的寒暖,亭台长短又是一处驿站。
思念家乡在天北,心中悲恻,恨意积聚。
我叹息着游子的孤寂,归家的梦已沉寂。
春天虽然有尽,但愁绪却无穷无尽。听那卖杏的在深巷中叫卖,唤醒了那悠扬的长笛声。
寒冷的夜里,孤枕难眠,时光如滴泪般流逝。
张伯驹(1897-1969),字荫甫,号友光,江苏无锡人。近现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和收藏家,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古代文化的热爱而闻名。
《兰陵王 金陵客中依清真韵》作于张伯驹游历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孤寂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游子内心的波澜。
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孤独的感慨。开篇描绘了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象,晚烟和春草构成了一幅恬静的画面,但诗人却因对故乡的思念而感到忧伤。“红尘望故国,谁识?飘零旧客。”这一句道出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无助,情感细腻,饱含了对故土的无尽思念。
在“来时路天外片帆”中,孤帆远影让人感受到归途的渺茫与无尽的思绪,江水无尽,泪水也随之流淌,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楚。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寒食节的场景,回忆往昔,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变化,表现出游子对生活的感慨。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后以“寒宵孤枕,更漏断,似泪滴”收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极具感染力和表现力。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游子的深深思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全诗通过对游子思乡之情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孤独、惆怅与对故乡的无尽思念,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中提到的“吴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江苏无锡
C. 上海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主要表现在哪一句中?
A. 晚烟直
B. 红尘望故国
C. 念家在天北
“孤帆远影”中“孤帆”象征什么?
A. 游子的孤独
B. 春天的希望
C. 夕阳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