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10:5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0:51:40
和圣俞食笋
作者: 韩维 〔宋代〕
犀皮包玉束作斤,
有馈为子盘中珍。
爱之不欲食客众,
夜密置酒呼其邻。
作诗盈纸颇瑰怪,
胄出恐是龙之真。
流涎溢吻极称诧,
两都无芹吴无莼。
念我故园事栽插,
独于此物尤勤勤。
春芽怒迸地皮裂,
采掇入撰无虚晨。
独留晚出补林罅,
几日不见长过人。
新梢秀叶动清景,
荫藉往往铺吾茵。
而今安得复致此,
腹饱藜苋身埃尘。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竹笋的喜爱与珍惜之情。犀皮包裹的竹笋如同珍宝一般,馈赠给朋友,成为了盘中的美味。即使有许多客人来访,作者也不愿与他们分享,宁愿在夜里秘密地邀请邻居共饮。写诗的纸上满是奇珍,字里行间似乎流露出龙的灵气。流口水、动嘴唇的样子让人惊讶,连吴地和楚地的常见蔬菜都没有。作者还想起故乡的种植事情,特别是对竹笋的种植格外用心。春天的竹芽在地皮下迅速生长,采摘的过程没有浪费一刻。独留最后采摘的竹笋,几天不见已经长得超出人意料。新生的竹梢和嫩叶在清新的景色中轻轻摇曳,阴影覆盖下时常铺成我的坐垫。而今哪里能再得到这样的竹笋,肚子里只剩下藜苋,身上沾满了尘土。
作者介绍:韩维,字子渊,号潜斋,宋代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喜欢描写自然景物和乡村生活。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竹笋的喜爱,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情感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竹笋的热爱与珍惜,以及对故乡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竹笋,既是美味的象征,又是乡愁的寄托。通过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诗人将竹笋提升到珍贵的地位,表现出一种对大自然的敬重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诗人在享受竹笋美味的同时,也不忘与邻里分享,体现了人际间的温情与和谐。整首诗流畅而富有韵律感,清新的意象和情感交织,给人以美的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例如,“犀皮包玉”比喻竹笋的珍贵;“春芽怒迸”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竹笋的生长。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竹笋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简单朴素生活的珍视,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对竹笋的态度是怎样的?
A. 不屑一顾
B. 珍惜和热爱
C. 无所谓
D. 讨厌
诗中提到的“流涎溢吻”是指什么?
A. 对竹笋的喜爱
B. 食客众多
C. 诗人写作
D. 生活贫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和圣俞食笋》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