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水龙吟·元英燕罢瑶台》

时间: 2025-05-13 11:44:53

诗句

元英燕罢瑶台,玉妃满地花钿委。

山川幻出,剡溪梁苑,齐宫郢里。

半点瑕无,一团和就,珠圆琼碎。

任谢家儿女,庭前争诧,盐空撒、絮风起。

夜入蔡州城里。

问官军、果谁堪比。

饮羔烹凤,众宾一笑,直聊尔耳。

塞耸玉楼,冻呵金井,属公诗史。

更须待大白,浩歌黄竹,为丰年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1:44:53

水龙吟·元英燕罢瑶台

作者:李曾伯 〔宋代〕

原文展示

元英燕罢瑶台,玉妃满地花钿委。山川幻出,剡溪梁苑,齐宫郢里。半点瑕无,一团和就,珠圆琼碎。任谢家儿女,庭前争诧,盐空撒絮风起。夜入蔡州城里。问官军果谁堪比。饮羔烹凤,众宾一笑,直聊尔耳。塞耸玉楼,冻呵金井,属公诗史。更须待大白,浩歌黄竹,为丰年喜。

白话文翻译

元英与燕子刚离开瑶台,玉妃的花钿散落满地。山水如幻,剡溪与梁苑,齐宫与郢里。半点瑕疵都没有,团团和谐,珠子圆润,琼花碎落。任凭谢家儿女在庭前争相赞叹,盐空中飘起絮状的风。夜晚进入蔡州城,问问官兵谁能比得上。饮着羔羊,烹着凤凰,众宾客都笑了,随便聊聊。高耸的玉楼,冰冷的金井,属于公家的诗史。更要等待大白,放声高歌黄竹,为丰年而欢喜。

注释

  • 元英:古代传说中的神仙或仙女。
  • 瑶台:传说中的仙台,象征着美好与欢乐。
  • 玉妃:指美丽的女子或仙女,常用于形容女子的美貌。
  • 剡溪、梁苑、齐宫、郢里:均为古代名胜地名,表示山水的美丽。
  • 谢家儿女:指谢家子女,谢家是著名的文人世家。
  • 蔡州:古地名,代表某个特定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擅长词作,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自然景色见长。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写于李曾伯游览名胜之地时,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并寄托了对丰年的期盼。

诗歌鉴赏

《水龙吟·元英燕罢瑶台》是一首富有生动意象和细腻情感的词作。开篇以“元英燕罢瑶台”引入,迅速营造出一种轻盈的氛围,仿佛能听到燕子归来的欢快鸣叫。接着通过“玉妃满地花钿委”,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场景,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诗中对山川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剡溪、梁苑的提及,不仅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其后“半点瑕无,一团和就”,传达了诗人对完美状态的向往。

尤其是“任谢家儿女,庭前争诧”,更是将人间的欢乐与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诗人对人情世故的细腻观察。最后几句,结合饮宴与庆祝,表达了对丰年到来的期待与喜悦。整首词情感丰盈,意象生动,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元英燕罢瑶台”:描绘了元英与燕子告别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轻快的氛围。
    • “玉妃满地花钿委”:强调了美丽的女子与繁华盛景的结合。
    • “山川幻出,剡溪梁苑,齐宫郢里”:展现了自然和人文的和谐共存。
    • “半点瑕无,一团和就,珠圆琼碎”:表达了对完美状态的追求。
    • “任谢家儿女,庭前争诧”:展现了人间的欢乐与生动。
    • “夜入蔡州城里”:引入具体场景,增强了代入感。
    • “饮羔烹凤,众宾一笑”:描绘了宴会的热闹场景。
    • “更须待大白,浩歌黄竹,为丰年喜”:结尾呼应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饮羔烹凤”,用饮食比喻盛筵的奢华。
    • 对仗:整首词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丰年到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 山川:象征自然之美,代表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玉妃:象征美丽与高贵,代表人间的美好。
  • 黄竹:象征丰年与喜庆,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元英燕罢瑶台”中“瑶台”指的是什么?

    • A. 仙境
    • B. 城市
    • C. 战场
    • D. 山林
  2. 诗中提到的“剡溪”与“梁苑”是用来描绘什么的?

    • A. 人情世故
    • B. 自然山水
    • C. 战争场景
    • D. 宫廷生活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对历史的追忆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爱情的失落
    • D. 对故乡的怀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李曾伯的《水龙吟·元英燕罢瑶台》与苏轼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均采用了相同的词牌名,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李曾伯侧重于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而苏轼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历史与人事的感慨,两者在意境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曾伯诗词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李似矩马图歌次韵 和丁景仁三叉河留题赠李仲山 宴桃源(海棠) 追和李义山赋菊二首 次方正叔知县韵仆今年六十有三窃观正叔赠陈 含山令尹章邦基即其所居剜山得石嵌空乃作堂 和秦寿之春晚偶成八绝 和孙延寿喜雨述怀韵 南乡子(赠何彦道侍儿) 送浮屠宗立东游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流血飘丘 包含疣的词语有哪些 崩敝 好事之徒 尊齿 言论风生 旡字旁的字 停踪 听其言观其行 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火坼 四字头的字 白字旁的字 矢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年淹日久 車字旁的字 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霜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