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17:3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7:37:00
感秋五首
作者:杨万里
平生畏长夏,一念愿清秋。
如何遇秋至,不喜却成愁。
书册秋可读,诗句秋可搜。
永夜宜痛饮,旷野宜远游。
江南万山川,一夕入寸眸。
请辨双行缠,何处无一丘。
全诗翻译:
我一生都畏惧漫长的夏天,但心中却渴望清爽的秋天。没想到秋天来临时,不是欢喜反而生出愁绪。秋天的书籍可以静心阅读,秋天的诗句可以细细寻觅。漫漫长夜适合痛痛快快地饮酒,广阔的野外适合尽情游玩。江南的万山万水,一夜之间就映入我的眼眸。请问那双行的缠绕,何处不是一座小丘?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复杂情感,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感知与内心的波动。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诗风清新流畅,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常以细腻的笔触抒发个人情感。其诗作富有哲理,常透出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在宋代,诗人的生活与自然密切相关,秋天作为四季之一,常引发诗人的思考与感慨。杨万里在此背景下创作此诗,表达了对秋天的期待与随之而来的忧愁,反映了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思索。
杨万里的《感秋五首》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平生畏长夏”开场,直接表达了对夏天的厌倦与对秋天的向往。这里的“长夏”不仅是季节的描述,更隐喻着生活中的压抑与单调。在秋天来临之际,诗人却感到忧愁,这种矛盾的情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细腻的内心世界。
接下来的“书册秋可读,诗句秋可搜”则展现了秋天的文化氛围,强调了秋天是思考与创作的好时机。“永夜宜痛饮,旷野宜远游”则表明在秋夜漫长的背景下,诗人希望借助饮酒和游玩来释放自己的情感。这种自由与放松与前面所提到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几句“江南万山川,一夕入寸眸”,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秋天的美丽,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内心的矛盾,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和丰富的情感层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体来看,此诗探讨了人对自然的感知与内心情感的波动,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与人生态度的反思,情感基调复杂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杨万里对哪个季节最为畏惧?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中提到的适合活动是什么?
A. 看电影
B. 阅读和写作
C. 打球
D. 购物
诗中“江南万山川”意指什么?
A. 描绘江南的自然美
B. 描绘北方的自然美
C. 强调城市的繁华
D. 反映人际关系复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分析与解读,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杨万里的《感秋五首》,感受其中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