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5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55:54
作者:陈师道 〔宋代〕
原文展示:
红落芙蕖晚,青深蒲稗秋。
平湖无过鸟,鸣鼓有行舟。
这首诗描绘了晚秋时节的自然景色。红色的芙蕖花已经凋落,青色的蒲草在深秋中显得更加茂盛。平静的湖面上没有飞鸟掠过,只有船只在水面上划行,伴随着鼓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虽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芙蕖和蒲草的意象常在古诗中用以表达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慨,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公辅,号逸人,宋代诗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因其父亲的影响,早年便显示出诗文才华。他的诗风清新,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与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季,正值自然界万物凋零之时,诗人以此表达对秋天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反思。
《巨野二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景色,诗中展现了红色的芙蕖花与深绿的蒲草之间的对比,既表达了自然的变化,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巧妙地通过“平湖无过鸟”展现了秋天的静谧与孤寂。这一意象不仅传达了一种宁静的美感,也暗示了生命的流逝和孤独的情绪。
诗的最后一句“鸣鼓有行舟”则打破了前面的静态,给人以动态的感觉,似乎不远处的船只在划行,鼓声轻快却又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这种对比为整首诗增添了层次感,让读者在感受自然美好之余,也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思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清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与对自然的热爱,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静谧场景,表达了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巨野二首》中的“芙蕖”指的是什么植物?
A. 荷花
B. 菊花
C. 兰花
答案:A
诗中“平湖无过鸟”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热闹
B. 孤寂
C. 快乐
答案:B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什么?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感慨
C. 对爱情的追忆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陈师道的诗更多地着眼于秋天的孤寂与感慨,而王维则通过对山水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更为宁静与和谐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