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2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0:13
舟中二首
——陈师道
野火烧原雉昏雊,黄尘涨天牛乱斗。江间无日不风波,老去何时脱奔走。
诗书满腹不及口,遮日宁须钓竿手。愧尔茅檐炙背人,仰目青天搔白首。
全诗翻译:
野火烧尽了原野上的雉鸟,昏暗的天际中传来雉鸣声,黄尘弥漫,牛在空中乱斗。江边的日子总是风波不断,何时才能摆脱这种奔波的生活呢?虽然我诗书满腹,却无法表达于口,遮住阳光的宁可是一根钓竿。愧疚于我那茅草屋檐下炙热的背影,仰望青天,搔首白发。
作者介绍:
陈师道(约1045年-1105年),字仲明,号元白,宋代诗人,以其诗词清新、风格独特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个人的生活境遇与感悟,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舟中二首》创作于陈师道晚年,他身处一个动荡的时代,国家面临外敌入侵和内部腐败,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中的复杂情感。
陈师道的《舟中二首》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首句“野火烧原雉昏雊”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暗示了人类生存环境的脆弱和不安。这里的“野火”象征着无情的命运,而“雉昏雊”则传达出一种失落感,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无常与孤独。
接下来的“黄尘涨天牛乱斗”通过形象的描绘,表现了生活的动荡与不安。诗人用“江间无日不风波”来强调这种风波的持续性,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此时,个人的学识与能力在生活的冲击面前显得微不足道,诗书虽满腹,却无从言说。
最后两句“愧尔茅檐炙背人,仰目青天搔白首”则是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诗人自感无能为力,面对苍天的无奈和愧疚,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切感悟和对理想的渴望。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的结合,表现了一种对生命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反思,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舟中二首》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野火”象征什么?
“江间无日不风波”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