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0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00:15
《苏幕遮·少烦人》
作者: 王哲 〔元代〕
少烦人,稀赴会。我自无恩,莫把他人怪。
廉俭温良身自在。莫追陪,免得常躯债。
有钱时,人见爱。及至无钱,亲也全疏待。
且见世情如此态。察尽人心,暗想除非外。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和感悟。作者认为,自己不喜欢过多的社交,因此很少参加聚会。他觉得自己没有恩惠可施,所以也不应该怪别人。作者提倡节俭,认为能保持温良的品德就能让自己感到自在。他告诫人们不要追求那些虚假的陪伴,以免背负债务。人在有钱的时候,别人会对他表示爱慕,等到没钱时,连亲近的人也会变得疏远。由此,作者看透了世态人心,暗自感慨,除非是外在的事物,内心的真实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介绍:王哲是元代的词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通俗易懂而著称,常常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一首词是在元代社会多元化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权势和财富关系的深刻理解,及对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思考。
这首《苏幕遮·少烦人》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社会观察。王哲以“少烦人,稀赴会”开篇,便传达出一种对社交活动的冷淡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人际关系的无奈与思考。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自我价值的独立与内心的宁静。诗中提到“有钱时,人见爱;及至无钱,亲也全疏待”,生动地描绘了人际关系的表面化与功利性,揭示了金钱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对世态人情的清醒认知,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自我内心世界的追求。王哲通过对人心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世事的思考,令人不禁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选择与价值。诗中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内心独立的追求,构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有钱”与“无钱”时人际关系的不同反映,增强了诗的情感冲击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揭露了世间关系的功利性,同时强调内心独立与自我的珍视。
诗词测试:
诗歌开头“少烦人,稀赴会”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有钱时,人见爱”,这句话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王哲的《苏幕遮·少烦人》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不同。王哲更侧重于对人心的观察和思考,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