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5:20
明珠颗颗映寒骊,六月清风满袖知。只觉衰容增老愧,空烦妙语为嘘吹。三年刻楮成何事,一日哦松乘得诗。从此年丰公事少,夕阳桥上赋涟漪。
明珠颗颗映照着寒冷的骊山,六月的清风使衣袖感到舒适。只觉得自己衰老的容颜增添了羞愧,白白烦恼那些华丽的言辞只是空洞的吹嘘。三年来刻苦读书有什么成就呢?一天的时间里,吟唱松树下的诗歌就能让我获得灵感。从此以后丰收的年景,公事却减少了,夕阳下的桥上我吟诵着涟漪的诗句。
作者介绍:陈宓,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作品清新脱俗,深受当时文人喜爱。他的诗歌风格偏向自然,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陈宓中年时期,正值人生的转折点。他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思索。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开篇以“明珠”和“寒骊”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美丽的氛围,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清醒。紧接着,六月的清风则为诗人带来了一丝清凉的慰藉,似乎在告诉他,尽管生活中有诸多烦恼,但自然的美好仍然值得珍惜。
“只觉衰容增老愧”一句,直白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衰老的无奈与自责。接下来的“空烦妙语为嘘吹”,更是对华丽言辞的嘲讽,显示出诗人对虚名的淡漠和对真实的追求。
“诗”与“公事”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最终选择了丰收的年景和闲适的生活。夕阳下的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赋涟漪”则是诗人对生活的积极回应,尽管生活有时显得平淡无奇,但仍可以通过诗歌找到内心的满足与宁静。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诗歌的热爱,强调了在繁忙的公事与内心追求之间的选择。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寒骊”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人三年努力的结果是什么?
“夕阳桥上赋涟漪”中的“涟漪”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