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4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40:14
坚卧牛庵饱岁寒,恩书初许作黄冠。孙仙鼓老如相问,筋力犹堪上醮坛。
我在牛庵中静静地躺着,经历了寒冷的岁月,恩师的书信刚刚得到,便开始接受道教的教义。孙子孙仙虽然年纪已大,但若问起我,我的身体依然能够承受上坛的仪式。
方岳,宋代诗人,曾任官职,致力于诗歌创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擅长描写山水与人文景观。
此诗创作于道教文化日益盛行的宋代,表达了诗人对修道生活的向往和对恩师的感激,反映出当时社会对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静谧的修道生活与对道教的向往。开头两句“坚卧牛庵饱岁寒,恩书初许作黄冠”,展现了诗人对岁月的感慨与对师长的感激,暗示了他在道教修行中的孤独与坚持。后两句“孙仙鼓老如相问,筋力犹堪上醮坛”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修道之志,表现出虽然年岁已高,但精神依旧旺盛,身体仍然能够承受修行的重任。这种对生命和信仰的执着追求,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淡泊。
整首诗表达了对道教修行的追求、对师长的感恩以及对生命与信仰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与内心的宁静。
诗中提到的“牛庵”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道教修行的地方
C. 普通住所
D. 学校
“恩书”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A. 一封普通的信件
B. 师长的教诲
C. 书籍
D. 道教经典
诗人对“孙仙”的态度是?
A. 不屑一顾
B. 崇拜与尊重
C. 漠不关心
D. 质疑
《登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蒙恩予祠》则更注重内心的修行与对师长的感激,两个作品在情感基调上各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