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0:4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0:41:11
又盗弃端砚一首
刘克庄 〔宋代〕
衣孔履世犹钦,此砚随公岁月深。
璞美止缘鸜眼,价高不数褭蹄金。
虬髯尚破偷儿胆,麟笔曾诛贼子心。
今代安知无隽尹,传经决狱肯披襟。
这首诗表达了对端砚的珍视,以及对当代人对古物价值缺乏理解的感叹。诗中提到,虽然生活在世间,依然对这块砚台充满敬意,因为它伴随主人度过了许多岁月。砚台的美丽仅仅是因为其独特的纹理,而其价值甚至无法用黄金来衡量。诗人用虬髯和麟笔的比喻,表达了对那些偷盗者的蔑视与反感。最后,诗人感慨如今的人们又怎能理解那些遗世独立的高洁之人,以及他们在传承文化和明辨是非方面的贡献。
刘克庄,宋代诗人,字季真,号山人,生于南宋时期,活跃于文坛以其词、诗、文才出众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文人关注文化传承与物质价值之间矛盾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端砚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珍品的热爱,同时也对当代人缺乏对这些文化遗产的认识表示忧虑。
刘克庄的《又盗弃端砚》不仅仅是一首关于砚台的诗,更是对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深刻反思。诗中通过对端砚的描写,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敬畏。端砚不仅是学习与创作的工具,更是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象征。诗人用“璞美止缘鸜眼”传达出砚台的独特之美,显示出他对艺术价值的追求和对物质价值的反思。
在诗的后半部分,刘克庄借助“虬髯尚破偷儿胆,麟笔曾诛贼子心”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那些偷盗文化遗产之人的愤怒。他认为,只有真正懂得和珍惜这些文化遗产的人,才能理解其背后的价值与意义。整首诗在感叹当代人对古物的漠视时,流露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期许。
全诗探讨了古物的文化价值与当代人的认知差异,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对现代人态度的批评。
诗中提到的“端砚”象征什么?
A. 生活的苦恼
B. 文化传承
C. 物质财富
D. 财富的追求
诗人在诗中对当代人的态度是?
A. 赞美
B. 讽刺
C. 中立
D. 忽视
“虬髯尚破偷儿胆”中的“虬髯”指的是什么?
A. 文化遗产
B. 英勇
C. 笔
D. 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