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为圃》

时间: 2025-05-24 08:33:42

诗句

未农先学圃,编槿复诛茅。

乞得瓜壶种,忙乘春夏交。

既滋天雨露,莫问地肥硗。

笑共家人语,秋来满素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8:33:42

原文展示:

未农先学圃,编槿复诛茅。
乞得瓜壶种,忙乘春夏交。
既滋天雨露,莫问地肥硗。
笑共家人语,秋来满素庖。

白话文翻译:

在农耕之前,先学习种植,编织槿草并清除茅草。
请求得到瓜和壶的种子,忙碌于春夏交替之际。
既然得到天上的雨露滋润,就不要问土地是否肥沃贫瘠。
与家人欢笑交谈,等到秋天来临时,厨房里满是丰盛的食物。

注释:

  • 未农:指尚未进行耕作。
  • :指菜园,种植的地方。
  • 编槿:编织槿草,槿草常用于制作篱笆或其他物品。
  • 乞得:请求获得。
  • 瓜壶:指瓜类和容器类的种子。
  • :滋润,指雨露的滋养。
  • 天雨露:指自然界的雨水和露水。
  • 肥硗:肥沃与贫瘠。
  • 素庖:指白色的厨房,象征干净与丰盛。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著名典故,但反映了农耕文化中的种植与收获的周期,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丰收的期盼。诗中提及的雨露与土地的肥瘠,体现了古代农民对天时地利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邦畿(约1580年-约1640年),明代诗人,字仲熙,号思斋,江苏人。王邦畿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田园生活,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其作品多以田园、农事为题材,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在明代,社会动荡,民众生活艰难,王邦畿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农业的重视和对丰收的渴望。诗中展现了农民的辛勤劳作与家庭团聚的温馨,反映了他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为圃》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农民在春夏季节的辛勤劳作与对未来丰收的期待。开头两句“未农先学圃,编槿复诛茅”揭示了作者对农业知识的重视,强调了学习种植的重要性,体现了勤劳与智慧的结合。接着“乞得瓜壶种,忙乘春夏交”表达了对种子的渴望与种植的热情,生动地展现了农田的生机与希望。

诗中“既滋天雨露,莫问地肥硗”一句,传达了对自然的信任,即使土地的肥瘠未可知,依然坚信自然的恩赐。结尾的“笑共家人语,秋来满素庖”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丰收后家庭的团聚与欢笑,渗透出浓浓的生活气息与温情。

整首诗以农事为主线,简洁而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家庭的珍视,予人以温暖与希望,展现了中国古代农民的乐观精神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未农先学圃:在尚未开始农耕之前,先学习如何种植,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2. 编槿复诛茅:通过编织槿草和清除茅草,表现出劳动的细致与勤奋。
  3. 乞得瓜壶种:向他人请求瓜类与壶类的种子,显示出对丰收的期待。
  4. 忙乘春夏交:在春夏交替时节忙于种植,体现出农民的忙碌与生活节奏。
  5. 既滋天雨露:既然有了天上的雨露滋润,象征自然的恩赐。
  6. 莫问地肥硗:不必担心土地的肥瘠,表现出对自然的信心。
  7. 笑共家人语:与家人欢笑交谈,展现家庭的和谐与温馨。
  8. 秋来满素庖:秋天到来时,厨房里满是丰收的食物,象征着喜悦与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丰收的期待比作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对仗:如“编槿复诛茅”中的动作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雨露被赋予了滋润生命的能力,体现了自然的关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热爱与尊重,同时强调了知识的积累与勤劳的重要性。诗人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传达了对丰收的渴望和家庭团聚的温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代表着农人的劳动成果。
  2. 槿草:象征着农民的辛勤与智慧,具有实用性与美观性。
  3. 雨露:自然的恩赐,象征着滋养与生长。
  4. 素庖:家庭的温暖与丰收的象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编槿”主要是指: A. 编织工具
    B. 清除杂草
    C. 编织槿草
    D. 种植花草

  2. 诗中“既滋天雨露”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土地的怀疑
    B. 对自然的信任
    C. 对丰收的渴望
    D. 对家人的思念

  3. 下列哪一句最能体现家庭团聚的温馨?
    A. 未农先学圃
    B. 笑共家人语
    C. 乞得瓜壶种
    D. 秋来满素庖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诗,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春晓》:孟浩然的诗,展现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美丽。

诗词对比:

  • 王邦畿《为圃》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对比:
    • 两者皆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王邦畿更注重描绘农事的细节与家庭的温情,而陶渊明则更多地强调个人的隐逸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邦畿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选读》
  • 《农耕文化与中国诗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 题画雁来红、葵 点绛唇 点绛唇 其三 采莲曲 点绛唇 点绛唇 闺中即事 点绛唇·古屋衰杨 点绛唇 为孙叔庸寿 点绛唇 雨窗不寐,和冶湄大令 点绛唇 其三 点绛唇 其七 秋暮旅怀柬翼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豕字旁的字 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歺字旁的字 作牛作马 笑里藏刀 鱼字旁的字 忌结尾的成语 采字旁的字 衿耆 丁字旁的字有哪些?带丁的汉字大全 贤劳 事核言直 描写夜晚的诗句现代诗_夜晚现代诗精选 雄城 卝字旁的字 绅的拼音及汉字解析_绅的读音与用法详解 4个火念什么字_4个火的汉字解析与拼音学习 正室 持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持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支叶扶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