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8:3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8:33:42
未农先学圃,编槿复诛茅。
乞得瓜壶种,忙乘春夏交。
既滋天雨露,莫问地肥硗。
笑共家人语,秋来满素庖。
在农耕之前,先学习种植,编织槿草并清除茅草。
请求得到瓜和壶的种子,忙碌于春夏交替之际。
既然得到天上的雨露滋润,就不要问土地是否肥沃贫瘠。
与家人欢笑交谈,等到秋天来临时,厨房里满是丰盛的食物。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著名典故,但反映了农耕文化中的种植与收获的周期,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丰收的期盼。诗中提及的雨露与土地的肥瘠,体现了古代农民对天时地利的关注。
王邦畿(约1580年-约1640年),明代诗人,字仲熙,号思斋,江苏人。王邦畿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田园生活,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其作品多以田园、农事为题材,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在明代,社会动荡,民众生活艰难,王邦畿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农业的重视和对丰收的渴望。诗中展现了农民的辛勤劳作与家庭团聚的温馨,反映了他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
《为圃》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农民在春夏季节的辛勤劳作与对未来丰收的期待。开头两句“未农先学圃,编槿复诛茅”揭示了作者对农业知识的重视,强调了学习种植的重要性,体现了勤劳与智慧的结合。接着“乞得瓜壶种,忙乘春夏交”表达了对种子的渴望与种植的热情,生动地展现了农田的生机与希望。
诗中“既滋天雨露,莫问地肥硗”一句,传达了对自然的信任,即使土地的肥瘠未可知,依然坚信自然的恩赐。结尾的“笑共家人语,秋来满素庖”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丰收后家庭的团聚与欢笑,渗透出浓浓的生活气息与温情。
整首诗以农事为主线,简洁而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家庭的珍视,予人以温暖与希望,展现了中国古代农民的乐观精神与人文情怀。
整首诗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热爱与尊重,同时强调了知识的积累与勤劳的重要性。诗人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传达了对丰收的渴望和家庭团聚的温暖。
诗中提到的“编槿”主要是指:
A. 编织工具
B. 清除杂草
C. 编织槿草
D. 种植花草
诗中“既滋天雨露”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土地的怀疑
B. 对自然的信任
C. 对丰收的渴望
D. 对家人的思念
下列哪一句最能体现家庭团聚的温馨?
A. 未农先学圃
B. 笑共家人语
C. 乞得瓜壶种
D. 秋来满素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