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感怀三首 其三 杨冢宰起元》

时间: 2025-07-27 09:14:24

诗句

鹅城东峙接江门,自此南天斯道尊。

从祀四公留一席,两朝当轴竟无言。

讲坛烟草丰碑没,藜火书声甲第存。

怅立湖山閒想像,日令狂简独盘桓。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9:14:24

原文展示

鹅城东峙接江门,自此南天斯道尊。
从祀四公留一席,两朝当轴竟无言。
讲坛烟草丰碑没,藜火书声甲第存。
怅立湖山閒想像,日令狂简独盘桓。

白话文翻译

在鹅城的东边,江门与此相连,从此南天的道理被尊重。
为了祭祀四位公者,留下一席之地,但两朝交替却无言可说。
讲坛上烟雾缭绕,丰碑早已消逝,只有藜火和书声在繁华的府邸中继续存在。
我怅然立于湖山之间,闲想往昔,日复一日,我如同一只狂简般游荡不息。

注释

  • 鹅城:指的是城名,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方。
  • 江门:指江河的出入口,这里象征着南天的通道。
  • 斯道尊:这里的“道”可能指的是儒家文化或某种尊重的理念。
  • 四公:指历史上著名的四位公者。
  • 两朝:指两代王朝交替。
  • 讲坛:古代讲学的地方。
  • 藜火:指用藜草点燃的火,象征着书卷气和学问。
  • 日令狂简:这里“狂简”可以理解为无所拘束的状态。

典故解析

  • 四公:在古代,祭祀重要人物是一种文化传统,强调对先贤的尊敬与继承。
  • 两朝当轴:反映了历史的更替与时代的变迁,暗含了对历史的反思。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何转书是明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他的诗风往往蕴含着深邃的哲理与历史感。
  • 创作背景:该诗作可能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沉淀与文化传承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鹅城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沉思。首句“鹅城东峙接江门”生动地描绘出地理位置,体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交汇。接着,诗人在对宗教与历史的思考中,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与对历史无言的感慨。这种情感的转化,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在后面的描写中,讲坛的烟草与丰碑的消逝,暗示着传统文化的衰退,而依然存在的书声则象征着对知识的渴求与坚持。最后两句“怅立湖山闲想像”,则进一步拓展了诗人的思维,表现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反思。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文历史的敬意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地理环境,暗示历史的悠久。
    • 第二联通过祭祀四公,表达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尊重。
    • 第三联对讲坛的描绘,反映了文化的消逝与书声的永存。
    • 第四联则是对自己情感的抒发,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思索。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与意象的结合,营造出历史与现实交错的氛围。
  • 主题思想

    • 诗歌围绕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展开,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与对文化衰退的忧虑。

意象分析

  • 鹅城: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自然的美。
  • 江门:代表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承的通道。
  • 讲坛:文化与学术的象征。
  • 藜火:象征着学问的延续与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江门”象征着什么?

    • A. 地理位置
    • B. 文化交流
    • C. 历史遗迹
  2. “怅立湖山”的情感描述了什么?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憧憬
    •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 可以对比何转书的作品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在历史与个人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前者更沉思,后者则倾向于豪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语言艺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益公新作三层百尺新楼,署日围山观,贺以唐 书斋夜坐二首 浮石清晓放船遇雨 又和风雨二首 过吕城闸六首 过严州章村放歌 月下杲饮七首 阊门外登溪船五首 卧治斋晚坐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倒八字的字 皿字底的字 仙厨 湮灭无闻 戈字旁的字 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迫近 镇定自若 弱口 出言成章 破题儿 心荡神驰 丶字旁的字 友于兄弟 毛字旁的字 摇钱树 治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