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5:25
巨浸排天府,金城倚大堤。
太行斜入赵,河水折吞齐。
云送蛟龙北,山驱虎豹西。
崧高维岳秀,留得镇华夷。
这首诗描绘了河北城楼的壮美景色。首先,巨大的水流如同排开的天府,金色的城墙依靠着宽阔的堤岸。太行山斜斜地延伸至赵地,河水则弯曲着吞没齐国。云彩把蛟龙送往北方,山脉驱赶着虎豹奔向西方。高耸的崧山与秀丽的岳山,留存着镇压华夷的气势。
邓绎,清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代,曾任官职,广泛游历,吸收了丰富的文化养分。他的诗风多以豪放、壮丽见长,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深情。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逐渐富强之际,诗人站在河北的城楼上,感受到山河壮丽,表达了对家国河山的热爱和自豪。
《登河北城楼》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盛赞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全诗四句,结构严谨,意象丰富,展现了宏大的自然景观。
首句“巨浸排天府”,描绘出水流浩荡的景象,仿佛天上的粮仓被大水冲击,给人一种磅礴的气势。接着“金城倚大堤”,则展现了城池的雄伟与防御的坚固,显示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第三句通过“云送蛟龙北,山驱虎豹西”,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云彩与山脉仿佛在进行一场气势恢宏的移动,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最后一句“崧高维岳秀,留得镇华夷”,不仅展示了山的高大与秀美,而且暗含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强调了中华文化的伟大与包容。
整首诗不仅在自然景观的描绘上出色,更在情感的表达上达到了一个高峰,展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壮美的自然之中。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传达了强烈的家国情怀。
诗中“巨浸”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金城”指的是什么?
“云送蛟龙北”中的“蛟龙”象征什么?
比较《登河北城楼》和《登高》,两首诗都是描写自然景观的作品,但《登高》更多地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登河北城楼》则侧重于对国家河山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