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5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56:02
满江红 其一 题秦淮画舫录
作者: 易顺鼎 〔清代〕
丁字帘前,重指点六朝镫火。凭唤起旧家莺燕,红酣翠妥。梦雨秋迷桃叶渡,情波夜定莲花座。便修成仙佛也生愁,双眉锁。扶不住,云鬘亸。逃不过,霜豪涴。怕神丝被冷,茜盟都左。写到脂痕湘管在,证完口业泥犁可。约英雄儿女共逃禅,蒲团坐。
在丁字形的帘子前,我重重地点燃了六朝的灯火。呼唤起昔日的莺燕,红颜酡醉,绿衣粉妆。梦中细雨朦胧了桃叶渡,情波荡漾在夜晚的莲花座。即使成了仙佛,也会有所忧愁,双眉紧锁。无法扶住那飘逸的云鬟。逃不掉那刺骨的霜寒。害怕那神秘的丝线被冷风割断,茜色的誓言都已无用。写下那脂痕在湘管上,证明了我曾经的口业,如今满是泥泞。约请英雄儿女共同逃离烦恼,坐在蒲团上修禅。
作者介绍:易顺鼎(约1620-1690),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写山水、人物,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文化多元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秦淮河的美景,寄托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易顺鼎的《满江红 其一 题秦淮画舫录》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作品,描绘了秦淮河的美丽景色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丁字帘前,重指点六朝镫火”,通过对灯火的描绘,唤起了六朝时期的繁华与诗人对历史的追忆。接下来的“凭唤起旧家莺燕,红酣翠妥”,则通过“莺燕”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向往。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交融,更在每一个意象中渗透出诗人的忧愁与无奈。“便修成仙佛也生愁,双眉锁”,在成仙与烦恼之间的对比,表现了即使达到理想的境界,也难免内心的困扰。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使得这首诗在古典诗词中显得尤为独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丁字帘前”指的是什么?
“便修成仙佛也生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莺燕”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但其风格更加直接和细腻;而苏轼的《水调歌头》则着重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与易顺鼎的感伤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