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芗林五十咏·北垞》

时间: 2025-04-26 22:08:28

诗句

住处何曾远,林间别是凉。

清风酣一枕,底许觅羲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8:28

原文展示:

芗林五十咏·北垞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住处何曾远,林间别是凉。
清风酣一枕,底许觅羲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的居所哪里算得远呢?在这林间,凉意别有一番滋味。伴随着清风,我酣然入睡,哪里能再去寻觅羲皇的踪迹呢?


注释:

  • 住处:居住的地方。
  • 何曾:何曾有,表示“从来没有”的意思。
  • 别是凉:别是一种凉意,形容林间的清凉与舒适。
  • 清风:指的是清爽的风。
  • :指沉醉或入睡的状态。
  • 一枕:指一个枕头,形容酣睡的状态。
  • 底许:哪里能够,表示否定的疑问。
  • :寻找。
  • 羲皇:传说中的古代帝王,指的是伏羲氏,古代的文化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自然。他的诗风常与生活和自然相结合,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地方特色。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局势动荡之际,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心灵安宁的感受。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北垞》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住处何曾远”,引出一个轻松幽默的语气,表明自己所处的环境并不遥远,反而是在这片林间,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凉意和舒适,这种反差令人感到亲切。接着,诗人描绘了在清风中酣然入睡的情景,展现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

诗中蕴含着对羲皇的追寻,象征着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总的来说,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住处何曾远”:强调居所的近似,暗示自然环境的亲近。
    • “林间别是凉”:表现出一种清凉的感觉,带给人身心的愉悦。
    • “清风酣一枕”:清风如同枕头般舒适,令人沉醉入梦。
    • “底许觅羲皇”:表达了对羲皇的追寻,在这安宁的环境中,似乎忘却了对理想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偶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手法:“清风酣一枕”,将清风比作枕头,形象生动。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心境,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诗人渴望逃离尘世纷扰、回归自然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清风: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舒适,带来身心的放松。
  • 林间:代表着一种远离喧嚣的人生状态,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 羲皇:象征着古代智慧与文化追寻,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住处何曾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远离
    B. 亲近
    C. 忧伤

  2. “清风酣一枕”中的“酣”字指的是什么状态?
    A. 清醒
    B. 沉醉
    C. 紧张

  3. 羲皇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理想生活
    C. 亲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可以将《北垞》与王维的《鸟鸣涧》进行比较,两个作品都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但杨万里的诗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传言玉女(寿何逢原母夫人九十一) 八声甘州(送吕总管) 水龙吟(和邵清溪咏梅见寿) 念奴娇(再用韵伤春) 醉蓬莱(寿友人母) 最高楼(寿南山弟七旬) 玉漏迟(和) 玉漏迟(自寿) 大江东去(自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偎的词语有哪些 行星 肉字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糜捐 云辙 无字旁的字 包含催的词语有哪些 望其项背 家常里短 戴高帽子 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遗世忘累 秋捷 又字旁的字 丙丁 钻火得冰 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