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伤别曲》

时间: 2025-04-26 11:56:32

诗句

兰皋飞暗尘,征车纡去辙。

长安虽咫尺,回首繁华歇。

故人亭下酒,蛾眉眼中血。

平生慷慨肠,忽作柔丝结。

传闻紫塞傍,秋烽下危堞。

班超未投笔,来瑱空嚼铁。

谁能金闺中,坐眷娟娟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6:32

原文展示

伤别曲
作者:王郁 〔金朝〕

兰皋飞暗尘,征车纡去辙。
长安虽咫尺,回首繁华歇。
故人亭下酒,蛾眉眼中血。
平生慷慨肠,忽作柔丝结。
传闻紫塞傍,秋烽下危堞。
班超未投笔,来瑱空嚼铁。
谁能金闺中,坐眷娟娟月。


白话文翻译

在兰皋草地上,尘土飞扬,征途上的车轮蜿蜒而去。
长安虽然很近,但我回头却看到繁华已然消逝。
故人坐在亭子下饮酒,泪水在她的蛾眉上闪烁。
我平生豪情壮志,怎料此时却如丝般柔软缠绕。
听说边塞战火纷飞,秋天烽烟在高楼上升起。
班超尚未放下笔,来瑱却在空中嚼着铁器。
谁能在金闺中,静坐赏那皎洁的明月?


注释

  • 兰皋:指一种草地,环境幽美。
  • 飞暗尘:尘土飞扬,形容征途的艰辛。
  • 征车:出征的车辆。
  • 咫尺:形容距离非常近。
  • 繁华歇:繁华的景象已经停止。
  • 蛾眉:形容女子的眉毛如同蛾子般细长。
  • 眼中血:比喻因伤心而流泪。
  • 慷慨肠:形容豪情壮志的心肠。
  • 柔丝结:指心情柔软,难以自已。
  • 紫塞:指边塞地区。
  • 秋烽:秋天的烽火,象征战争。
  • 班超:汉代著名将领,意在表达人生的无奈。
  • 金闺:指富贵人家的内室。
  • 娟娟月:形容明亮的月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郁,金朝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但其诗作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常表现对离别与战争的感慨。

创作背景

《伤别曲》创作于金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借用离别之情表达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无奈。


诗歌鉴赏

《伤别曲》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紧密结合,展现了在战争与离别中人们的脆弱与无奈。首联“兰皋飞暗尘,征车纡去辙”描绘了旅途的艰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长安虽近,但回首繁华已逝,令人感慨万千。中间部分通过对故人的思念,表现了深刻的情感,特别是“蛾眉眼中血”,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痛苦。后半部分,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动荡结合,提到边塞的烽火,更显得悲壮与哀伤。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历史背景交织,形成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令人读后唏嘘不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兰皋飞暗尘:描写旅途的环境,暗示征途的艰辛。
  2. 征车纡去辙:征车蜿蜒而行,强调行程的曲折。
  3. 长安虽咫尺:长安在眼前,却因心情而显得遥远。
  4. 回首繁华歇:回顾往昔的繁华已去,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5. 故人亭下酒:与故人共饮,渲染出浓厚的离别氛围。
  6. 蛾眉眼中血:故人因离别而流泪,情感真挚。
  7. 平生慷慨肠:表达自己豪情壮志的内心变化。
  8. 忽作柔丝结:心情突然转变,像柔丝般缠绕。
  9. 传闻紫塞傍:提及边塞的战火,暗示国家动荡。
  10. 秋烽下危堞:烽火与高楼形成强烈的对比。
  11. 班超未投笔:班超未作诗,暗示历史的无奈。
  12. 来瑱空嚼铁:来瑱无所作为,形象生动。
  13. 谁能金闺中:质疑能够在安逸中保持清醒的人。
  14. 坐眷娟娟月:在明月下静坐,反衬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蛾眉眼中血”,形象地表达情感。
  • 对仗:如“兰皋飞暗尘,征车纡去辙”,增强了音乐感。
  • 排比:通过结构相似的句子,强调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绘,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社会动荡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皋:象征美好的环境,反映内心的向往。
  • 征车:代表旅途和战争,暗示离别的痛苦。
  • 蛾眉:美丽的女子,象征柔情与思念。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常用来表达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兰皋”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草地
    • C. 一种饮品
  2. “蛾眉眼中血”中的“血”指代的是什么?

    • A. 伤痛
    • B. 泪水
    • C. 酒
  3. 诗中提到的“班超”是哪个朝代的将领?

    • A. 汉朝
    • B. 唐朝
    • C. 金朝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思念,但更为直接、简练,情感浓烈且富有哲理。
  • 《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现国家动荡中的个人情感,风格与《伤别曲》相似。

参考资料

  • 《金代诗词集》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入门》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子陵钓台 酬答王仲仪龙图 宝安八景诗 其八 觉华烟雨 宝安八景诗 其七 海月风帆 宝安八景诗 其六 靖康海市 宝安八景诗 其五 彭峒水帘 宝安八景诗 其四 宝山石瓮 宝安八景诗 其三 黄岭廉泉 宝安八景诗 其一 市桥春涨 峡山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高谈雅步 角字旁的字 邑字旁的字 包含奏的成语 衣字旁的字 辇御 二字旁的字 温柔体贴 乛字旁的字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出言吐语 穷兵黩武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举棋若定 悃愊无华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浪声浪气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诡谲无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