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0:06
题王山人草斋
无愠 〔元代〕
筑室凫溪上,松门日夜开。
家贫无雀入,山好有僧来。
雨漏重苫草,年深旋积苔。
绕檐梨与栗,祗为子孙栽。
在凫溪边建了房子,松树门口白天黑夜都开着。
家里贫穷没有麻雀飞来,山中环境优美常有僧人来访。
雨水漏进屋内,草席上积水又重,年复一年苔藓渐渐长满。
屋檐周围种着梨树和栗树,都是为了将来子孙后代栽种的。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对“山好有僧来”的描写,隐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赞美。
作者介绍:无愠,元代诗人,名不详,作品多表现隐逸生活的情趣,常以自然为题材,体现出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无愠隐居的环境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后代的关心。元代社会动荡,诗人选择隐居是对现实的逃避与自我安慰。
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隐居生活的清幽与艰辛。开篇描述了筑室的地点,凫溪旁边的松门,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以“家贫无雀入”展现了生活的困窘,虽居于山水之间,却因贫困而少了生气。紧接着,诗中提到“雨漏重苫草”,进一步加深了居住环境的艰苦,反映了隐士生活的真实状态。
然而,尽管生活困苦,诗人仍然怀有对未来的希望,最后一句“祗为子孙栽”表明了他对后代的关心与期待。诗人通过种植梨与栗树,象征着对未来的规划与对生命延续的重视。这种情感在诗中贯穿始终,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沉的责任感。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深切理解与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自然环境的美好与生活的艰辛,并通过对子孙的关心,传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责任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无愠生活在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的“松门”意指什么?
“雨漏重苫草”反映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无愠的《题王山人草斋》和王维的《山中答问》,二者均描绘了隐逸生活,但无愠更多表现出对家庭后代的关怀,而王维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