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2:1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2:10:33
吴子爱桃李,月色不到地。
明朝欲看花,六宫人不睡。
凉轩待月生,暗里萤飞出。
低回不称意,蛙鸣乱清瑟。
月色明如昼,虫声入户多。
狂夫自不归,满地无天河。
银缸照残梦,零泪沾粉臆。
洞房犹自寒,何况关山北。
吴子喜爱桃李花,夜月的光辉照不到地面。
明天想去看花,六宫的女子却还未入睡。
凉爽的轩窗下月光明亮,暗处萤火虫飞舞。
我低头徘徊却不称心,蛙声打扰了清韵的瑟声。
月色明亮如白昼,虫鸣声不断传入室内。
狂放的人自然不归,满地都是无星的河流。
银缸映照着我残留的梦,泪水沾湿了粉腻的衣襟。
洞房里依然感到寒冷,更何况身在关山之外。
崔道融,唐代诗人,生于贞观年间,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冷暖。他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哲理和情感,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抒发自己对美好爱情和生活的向往,但又透出一丝孤独和无奈。
《拟乐府子夜四时歌四首》通过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月光下的思绪与情感。诗中以“吴子爱桃李”开篇,展现了对春天花开的热爱,接着以“月色不到地”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幽深,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感孤寂的氛围。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六宫人不睡”的描写,暗示了后宫女子的无眠与寂寞,折射出一种生活的无奈与困扰。
“蛙鸣乱清瑟”展示了夜晚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但同时也与诗人的内心情感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低回不称意”的无奈感。月光如昼,虫声入户,更加深了这种孤独的感觉。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爱情的渴望,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吴子爱桃李”中的“吴子”指的是:
“六宫人不睡”反映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月色”象征着:
可以将崔道融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两者都以夜晚为背景,但崔道融更多地描写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通过对比,能够更深入理解诗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表达与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