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0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00:35
自怜三十未西游,傍水寻山过却秋。一夜雨声多少事,不思量尽到心头。
我自怜三十岁还未去远游,靠近水边寻访山野度过这个秋天。一夜的雨声仿佛带来了多少烦恼,却又不去细想,尽数涌上心头。
“未西游”里的“西游”可以理解为出游,常常在古诗中用来表达对人生的追求与对自由的向往。“傍水寻山”是古代文人游玩的常见场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思考。
作者介绍:崔道融(约 736-788),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山水诗著称,擅长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崔道融三十岁时,正值中年,正是人生的一种思考期。诗中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内心的孤独和对人生的感慨。
《秋夕》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诗人在秋天的夜晚,因雨声而引发了对人生的思索。诗的开头以自怜的方式引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三十岁尚未出游的无奈,借此引出对秋天的感慨。秋天本身象征着收获和成熟,但在这里却带有一丝萧瑟和惆怅,透露出诗人对于未来的迷茫与对过往的追忆。
“傍水寻山”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渗透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反思。雨声的描写则是诗中情感的转折点,突显了诗人心中的忧虑和烦恼。整首诗在形式上简练,却在意境上深远,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孤独与对过去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在岁月流逝中的感慨与无奈。
诗词测试:
诗人自怜的原因是什么?
“傍水寻山”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一夜雨声多少事”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秋夕》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通过自然描写反映内心情感,前者更倾向于个人的忧虑,后者则表现出宁静的心境。两者都展示了诗人对生活与自然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