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3:42
《师旷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
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晋平公和群臣在一起饮酒,喝醉了,他长叹一声说:“做君王的乐趣无与伦比,唯独我的话没有人敢违背。”
师旷坐在前面,弹琴撞击了一下。晋平公惊慌失措,琴撞坏在墙上。
晋平公问:“太师是谁在撞琴?”
师旷答道:“刚才有小人在你身边讲话,所以才撞琴。”
晋平公说:“是我自己。”
师旷说:“哑!这是不符合君王身份的话。”
左右的人请求把他赶走,晋平公却说:“放他走,算是对我自己的警戒。”
韩非,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深邃的政治思想和对法治的推崇著称。他的作品多围绕权力、法律、统治等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警示性。
本诗反映了春秋时期晋国的政治生态,君主与臣子的关系极为微妙。师旷以音乐为媒介,传达对君王不当言辞的警示,揭示了权力之下的道德责任。
这首诗通过师旷与晋平公的对话,展现了权力的复杂性与道德的底线。晋平公在饮酒后的话语,表面上是对自己地位的自信,实则流露出对臣子的依赖和对权力失控的隐忧。师旷的琴声则象征着对权力的不满与警示,反映出他对君主应有的道德标准的坚持。
师旷的“撞琴”不仅是对晋平公言辞的直接反击,更是唤醒他内心深处对治理国家的警醒。公的反应,从最初的惊慌到最后的释然,展示了君王在权力与道德之间的挣扎。师旷的存在,不仅是政治上的谏言者,更是一个道德的守护者。
通过这一事件,韩非在潜移默化中传达了“君权神授”与“为民之责”之间的矛盾,提示我们在追求权力的同时,不能忘记道德与责任的存在。
整首诗探讨了权力的责任和道德的底线,强调君主在享受权力的同时,应当警惕身边的谄媚之言,保持清醒的头脑。
晋平公在饮酒后感慨什么?
A. 君王的乐趣
B. 君王的责任
C. 君王的孤独
D. 君王的权力
师旷用琴撞击的意义是什么?
A. 表达欢快
B. 传达警示
C. 表示愤怒
D. 显示才华
晋平公最后选择怎样处理师旷的建议?
A. 驱逐师旷
B. 忽略师旷
C. 听从师旷
D. 释之,以为自己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