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9:2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9:22:02
数声嘹唳渡榆关,
尽罢虚弦落照间。
却讶征鸿偏有胆,
又随春信到天山。
几声清脆的鸿雁鸣叫穿过榆关,
夕阳西下,虚弦上的弹奏也已停止。
我惊讶于这些迁徙的鸿雁竟然如此勇敢,
它们又带着春天的消息飞往天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孙承宗(1550-1618),字子文,号天池,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善于诗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他所作的诗歌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诗作于二月,正值春天的来临,作者在边关听闻鸿雁归来的声音,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激发了对自然与人事的思考。
《二月闻雁三首》以鸿雁作为主要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开头的“数声嘹唳渡榆关”,描绘出一种清晰而动人的画面,鸿雁鸣叫穿越榆关,似乎在为春天的到来奏响序曲。这一声声清脆的鸣叫,不仅是自然界的声音,更是对人心深处情感的呼唤。
接下来的“尽罢虚弦落照间”,则通过对乐器的比喻,表达了日暮时分的宁静与安详,似乎一切都已归于平静。这里的“虚弦”暗示着生活中的空虚与无奈,但随着鸿雁的到来,这种空虚似乎又被春天的希望所填满。紧接着的“却讶征鸿偏有胆”,诗人惊讶于鸿雁在迁徙中所展现的勇气,反映出对生命力的钦佩,也引发了对自我勇气的思考。
最后一句“又随春信到天山”则将情感推向高潮,鸿雁不仅传递了春天的消息,更象征着一种希望与未来的可能。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自然景象,传达了对生命、勇气与希望的深刻理解,展现了孙承宗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对勇气与希望的追求,展现了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变化。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嘹唳”指的是什么声音?
诗中提到的“春信”代表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榆关”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