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2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21:44
乌夜啼(中秋)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素娥醉语曾留。
又中秋。
待得重圆谁妒两悠悠。
向愁旱,今愁水,没中洲。
看取明朝晴去不须愁。
全诗翻译:
素娥(嫦娥)曾经醉酒时留下的话。
又到中秋了。
等到团圆的时候,谁会妒忌这两人的悠闲?
之前是为干旱而愁,现在是为水淹而愁,淹没在中洲。
明天晴天就会过去,不必再愁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辰翁是宋代诗人,擅长写词,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他的作品风格清新,常常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中秋节,正值农历八月十五,诗人通过对中秋的描写,表达对团圆的期待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慨。
《乌夜啼(中秋)》通过嫦娥的醉语引入中秋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在传统节日里对于团圆的渴望和忧虑。首句提到的“素娥醉语”不仅营造了诗的梦幻色彩,也让人联想到月亮的孤寂与美丽,暗示了中秋节的情感内涵。
“又中秋”一句,唤起了诗人对过去的思考与今时的感慨,体现出时间的流逝与节日的轮回。接下来的“待得重圆谁妒两悠悠”则反映了诗人对团圆的期待与对其他人的关心,表现出一种对亲情的向往。
“向愁旱,今愁水”两句,诗人将自然环境的变化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展现了外界条件对内心情感的影响。这种愁苦的情绪在诗中交替出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最后一句“看取明朝晴去不须愁”,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尽管面临愁苦,诗人仍然希望未来会更好,鼓励自己和他人放下烦恼,迎接新的明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中秋节的描写,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对自然变化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素娥”指的是哪位神话人物?
A. 观音
B. 嫦娥
C. 西王母
诗中“向愁旱,今愁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愁苦
C. 无所谓
诗的最后一句鼓励人们做什么?
A. 忧虑
B. 放下烦恼
C. 继续忧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