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3:0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3:03:15
藕肠纤,花骨软,一枕泪光红泫。愁信息,绣工夫,梦残啼鹧鸪。当时错,如今莫,情比秋萝更薄。霜里角,月中更,行人听不听。
细如藕的纤肠,柔软如花的花骨,泪光洒满了枕头,红泫流淌。愁苦的信息,绣制的工夫,梦已残破,啼叫的鹧鸪声。曾经的错误,如今不要再提,情感比秋天的藤萝更薄弱。寒霜中角声阵阵,月光下更是清冷,行人是否在倾听?
此诗中提及的“秋萝”常用于形容情感的脆弱与易逝,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爱情的理解和感慨。鹧鸪的啼鸣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离别与思念,增强了诗中愁苦的情绪。
项鸿祚(1757年-1817年),字翰卿,号静庐,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他的诗词风格清新流畅,情感细腻,擅长描写个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更漏子》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个人情感被战乱与离愁所困扰,使得诗人对爱情与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更漏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哀伤与思考。开篇以“藕肠纤,花骨软”描绘了柔弱的形象,营造出一种脆弱而美丽的氛围。接着,泪光和愁苦的信息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无力感和对过往的追忆。诗中“当时错,如今莫”则道出了对往事的反思与对现状的无奈,情感的比喻更是让人感受到爱恋的渐行渐远。
整首诗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自然的描写,又有强烈的情感共鸣。诗人在愁苦中探寻情感的真谛,最终以“行人听不听”收尾,给人留下深思的余地。这种模糊与留白,使得诗的情感更为深邃,也引发读者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无奈与思考,透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对过往的追忆,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情感的深刻理解与体悟。
选择题:诗中“藕肠纤,花骨软”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自然景象
B. 情感的脆弱
C. 社会现象
答案:B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啼鹧鸪”象征着____。 答案:离别与思念
判断题:诗中“情比秋萝更薄”表示情感比秋天的藤萝更坚固。
答案:错误
《更漏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描写,表达对爱情的思念与无奈。李清照的《如梦令》更侧重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而项鸿祚的《更漏子》则在理解与反思中展现孤独感。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更漏子》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