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14:1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4:11:20
长相思(秋夜)
作者: 黄升 〔宋代〕
砧声齐。杵声齐。金井栏边败叶飞。
夜寒乌不栖。风凄凄。露凄凄。
影转梧桐月已西。花冠窗外啼。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凄凉。夜晚的砧声和杵声相互交织,映衬出金井栏边飘落的败叶。寒冷的夜晚,乌鸦不再栖息,风声和露水的寒意交织。影子在梧桐树下移动,月亮已经西沉,窗外的花冠下传来啼鸣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作者介绍:
黄升,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他的诗歌常常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长相思(秋夜)》创作于宋代的一个秋夜,正值深秋时节,正是万物凋零的季节,诗人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长相思(秋夜)》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诗人通过对秋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秋天的清冷与孤寂。开头两句“砧声齐,杵声齐”,以声入情,描绘了夜深人静时的劳动声,创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接下来的“金井栏边败叶飞”,则通过视觉意象展现了秋天的凋零,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夜寒乌不栖”,乌鸦作为常见的秋冬鸟类,其不栖的状态更是加深了夜晚的寒冷和凄凉感。而“风凄凄,露凄凄”则通过声音与触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阴冷的气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接下来的“影转梧桐月已西”,在描写时间流逝的同时,也暗示了孤独的心境。
最后一句“花冠窗外啼”,将自然与内心的情感结合在一起,窗外的啼鸣声又引发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寄托了诗人对秋夜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浓厚的抒情风格。
逐句解析:
砧声齐。杵声齐。
夜晚的静谧中,砧声和杵声交织,营造出一种和谐又略显孤寂的氛围。
金井栏边败叶飞。
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败叶随风而起,象征着生命的流逝。
夜寒乌不栖。
夜晚寒冷,乌鸦不再栖息,传达了孤寂的意境。
风凄凄。露凄凄。
细腻的风声和露水的寒意,增强了秋夜的凄凉感。
影转梧桐月已西。
影子在梧桐树下移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
花冠窗外啼。
窗外花冠下的啼鸣声,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暗示着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秋夜孤独与凄凉的感受,借助秋天的景象表达生命流转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砧声齐”和“杵声齐”主要表现了什么样的氛围?
A. 热闹
B. 安静
C. 忧伤
“夜寒乌不栖”中,“乌”指的是哪种鸟?
A. 喜鹊
B. 乌鸦
C. 鹦鹉
诗的最后一句“花冠窗外啼”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