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南安夕阳山真寂寺题诗》

时间: 2025-05-09 14:06:26

诗句

惟爱禅林秋月空,谁能归去宿龙宫。

夜深闻法餐甘露,喜在莲花法界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4:06:26

原文展示:

南安夕阳山真寂寺题诗 李忱 〔唐代〕

惟爱禅林秋月空, 谁能归去宿龙宫。 夜深闻法餐甘露, 喜在莲花法界中。

白话文翻译:

我特别喜爱禅林中秋月下的空灵景象, 谁能回到那神秘的龙宫去安眠? 深夜里听到佛法,如同品尝甘露, 欣喜地置身于莲花般的法界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禅林:指寺院,因寺院多修禅定,故称。
  • 秋月空:秋夜的月光下,万物显得空灵、宁静。
  • 龙宫:传说中的龙王宫殿,这里比喻神秘而庄严的地方。
  • 闻法:听讲佛法。
  • 餐甘露:比喻领悟佛法的甜美。
  • 莲花法界:佛教用语,指清净无染的境界,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故用以比喻。

典故解析:

  • 龙宫:源自中国古代神话,龙王居住的地方,常被用来比喻神秘或庄严的场所。
  • 莲花法界:佛教中,莲花象征清净无染,法界指一切现象的总和,莲花法界即指清净的佛国世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忱,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佛教文化影响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访问南安夕阳山真寂寺时所作,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热爱和对佛法的深刻领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禅林中秋月的空灵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深切向往。诗中“秋月空”一词,既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宁静美,也反映了内心的空灵状态。后两句通过“闻法餐甘露”和“喜在莲花法界中”的比喻,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领悟和对清净境界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禅修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美学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惟爱禅林秋月空”:诗人表达了对禅林中秋月下空灵景象的特别喜爱。
  2. “谁能归去宿龙宫”:诗人疑问谁能回到那神秘的龙宫去安眠,暗示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3. “夜深闻法餐甘露”:深夜里听到佛法,如同品尝甘露,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领悟。
  4. “喜在莲花法界中”:诗人欣喜地置身于莲花般的法界之中,表达了对清净境界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餐甘露”比喻领悟佛法的甜美。
  • 象征:“莲花法界”象征清净无染的境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热爱和对佛法的深刻领悟,以及对清净境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禅林:寺院的象征,代表宁静和修行。
  • 秋月空:自然景象,代表空灵和宁静。
  • 龙宫:神秘庄严的象征。
  • 莲花法界:清净无染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月空”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月亮 B. 秋夜的月光下空灵的景象
  2. “餐甘露”在诗中比喻什么? A. 品尝美食 B. 领悟佛法的甜美
  3. “莲花法界”象征什么? A. 神秘的地方 B. 清净无染的境界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和离别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李忱的《南安夕阳山真寂寺题诗》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但李忱的诗更侧重于禅修和佛法的领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忱的这首诗及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佛教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佛教文化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天香 天香 龙涎香 天香第一亭三首 其三 天香第一亭三首 其二 天香第一亭三首 天香 题启元白紫幢寄庐图元白寄寓杨氏趣园庭有双楸二百年物也顷园易新主元白写图纪之和君坦韵为题 天香 怀顾子远丈 天香 龙涎香 天香 为丘慎清题兰花小册 天香 龙涎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解诮 魂惭色褫 髟字旁的字 刑家 鼻端出火 子字旁的字 包含盲的成语 睹貌献飧 疵慝 植树节 黄字旁的字 尸字头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襟江带湖 鹊垒巢鸠 攴字旁的字 雷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