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2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28:17
春去春来随自然,来时尘土去时烟。
花残更有重开日,人老曾无再少年。
愁似海,酒如船,只从醉里结姻绿。
画图愿写花和我,相对不知谁可怜。
春天来去自有其规律,来时满是尘土,去时却只留烟雾。
花虽然凋谢,但还有再次盛开的日子;人虽然老去,却再也无法恢复年轻的时光。
忧愁就像大海,酒如同船只,只能在醉酒中与绿意相伴。
我愿意把花和自己画在一起,面对面却不知道谁更值得怜惜。
作者介绍:张伯驹(1880-1960),现代著名诗人,致力于古典诗词的研究与创作,其作品多反映人生哲理与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变迁、时代动荡,诗人通过描绘春花与人生的关系,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鹧鸪天 其三 春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现代诗,张伯驹通过“春去春来”的自然法则引入主题,表达了对春天、花朵以及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花残更有重开日,人老曾无再少年”一句,既是对自然规律的认可,也是对人类生命短暂的无奈感慨。花虽会凋谢,但总会有重开的日子,象征着希望与再生,然而人却无法重返年轻,显示了人生的无常与遗憾。
接着,诗人用“愁似海,酒如船”这一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忧愁与逃避的关系。酒可以暂时麻痹人的感情,带来短暂的快乐,然而这种快乐是短暂的,最终仍需面对现实。诗的最后两句“画图愿写花和我,相对不知谁可怜”,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感受,人与花的美丽与脆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结合人生哲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张伯驹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表达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感叹,强调珍惜当下与自然之美。
诗词测试:
诗中“春去春来随自然”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人老曾无再少年”意在说明什么?
“愁似海,酒如船”中“海”与“船”分别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