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1:04
浣溪沙二首 其二
风定尘香净扫除,
江城七见换青芜,
人家深树又鸣鸪。
生事略同霜后叶,
行囊才有火馀书,
川途满眼独踟蹰。
当风停息时,尘土和香气都被清扫得干干净净,
在江边城市中,七次见到更换的青色芜苇,
家乡深处的树木里又传来了鸪鸟的鸣叫。
生活的事情与霜后的叶子略有相似,
行囊中才有些火余留下的书籍,
在川途上满眼望去,独自踟蹰。
作者介绍:刘永济,清代诗人,字必达,号半江,晚号云峰,生于康熙年间,卒年不详。刘永济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细致的观察著称,常常在作品中流露对乡土的眷恋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人交往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个人感受,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中反映的清新自然与内心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浣溪沙二首 其二》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思考。开头的“风定尘香净扫除”,描绘了一个清新宁静的环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诗人内心对美好景象的向往。接着“江城七见换青芜”,在诗人眼中,江城的景色虽不断变化,但那种自然的韵味却始终如一,时间的流逝不仅没有消减对故乡的情感,反而愈发加深了对其的依恋。
“人家深树又鸣鸪”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鸣鸪的声音仿佛在呼唤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令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然而,随着“生事略同霜后叶”的出现,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生活并不总是如意,经历的艰辛与挫折让人难免感到沉重。
最后两句“行囊才有火馀书,川途满眼独踟蹰”,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不安。虽然背负着知识与文化的积累,但在漫漫人生路上,面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诗人不禁感到踟蹰。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展示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展现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对未来的迷茫,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的普遍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江城”主要指的是哪个地方?
“生事略同霜后叶”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的“鸣鸪”主要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