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0:5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0:54:59
金缕曲 八月十八夜记梦
作者: 况周颐 〔清代〕
风叶鸣窗竹。黯秋灯残更数尽,梦回难续。
天上寒于人间否,记伴黔娄幽独。
惶愧煞年时金屋。底不相逢教传语,
怕相逢令我悲心目。应念我,瘦于菊。
西风等是无情物。说凄凉人天一例,
清寒彻骨。归去青鸾休相问,
珍重菱花香玉。只此恨平生谁属。
第一天涯伤心事,有阿侯夜守秋坟哭。
浑未解,诉寒燠。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夜的孤独与思念。窗外风吹竹叶,发出声响,灯光昏暗,夜深人静,梦境难以再续。天上的寒冷是否比人间更甚?想起了与黔娄的孤独相伴。心中惶愧,年少时曾拥有的金屋如今却变得空虚。即使相逢,也只是传递一些无奈的言语,反而害怕重逢会令我更加痛心。应当记得我,像菊花一样瘦弱。西风无情,就像世间的冷漠,凄凉的境遇与人间的苦痛没有区别,寒意透骨。归去后,青鸾再也不必询问,珍惜那菱花香玉。唯有这一份遗憾:平生中与谁相属?在这天涯的伤心事中,阿侯夜里在秋坟前哭泣。心中难解,诉说着寒冷与温暖。
况周颐(1645年-1718年),字子明,号少山,清代著名诗人、词人,擅长诗词,寓意深远,风格独特。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生活,常常感慨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作者年老之际,面对人生的沉浮与孤独,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金缕曲 八月十八夜记梦》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通过对夜晚静谧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诗的开头以“风叶鸣窗竹”引入,描绘出秋夜的清冷与寂静,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孤独的空间。随着“梦回难续”,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奈,梦境的追逐与现实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
“天上寒于人间否”则引发了对人情冷暖的思考,诗人在此处不禁回想起与黔娄的孤独相伴,情感深邃而孤寂。接下来的“惶愧煞年时金屋”透露出一种对往昔富贵生活的怀念,似乎在自责于年少时的轻狂与不珍惜,而今只剩下空虚与遗憾。
“只此恨平生谁属”一句,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孤独感与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最终,以“有阿侯夜守秋坟哭”收尾,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人生的伤痛与情感的无奈在此刻达到了高潮。整首词流露出的情感既有对过去美好的怀念,也有对现实无情的叹息,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层次。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秋夜的孤独,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情感深邃,令人深思。
“风叶鸣窗竹”中“鸣”字的意思是什么?
A. 吹响
B. 呐喊
C. 声音
“天上寒于人间否”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A. 人情冷暖
B. 友谊长存
C. 自然美丽
诗中提到的“金屋”象征着什么?
A. 富贵生活
B. 家庭和睦
C. 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