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3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38:32
送杜侍御纯陕西转运
作者:陈师道 〔宋代〕
馈粮千里古无策,木牛流马功不极。
边头数米换黄金,将军汗马未伏枥。
黠羌人面作胡语,鸟雀贪生尔如许。
熊虎可避蝱可驱,覆巢熏穴意何如。
汉虏相当庸可尽,聊城正用一封书。
巧手莫为无面饼,谁能留渴须远井。
国家有急君得辞,徐人不劳扣关请。
陇上壮士莫扪舌,河西狂王防系颈。
向来此地几送迎,草间翁仲口不瘖。
十年两熟饱可待,一岁四守人何心。
老稚持车车不留,归人不行行转头。
关中正须萧丞相,省内早要富民侯。
可同一夫在所悯,岁晚得无沟壑忧。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边疆送粮和征调的无奈和忧虑。诗中提到,古代缺乏长途运输的有效方法,虽有木牛流马等工具,但效果仍然有限。边疆一袋米的价值竟能换来一斤黄金,而将军们却难以安顿,满身疲惫。黠羌人伪装成胡人,鸟雀只顾求生。面对熊虎的威胁,自己又能如何?汉朝对匈奴的防御似乎没有尽头,聊城的书信也无法解决问题。巧手再高明也无法制作出无底的饼,谁能在远离井水的地方解渴呢?国家有急事,君主应当辞去职务,不必劳烦关外的请求。陇上的壮士不要再争论,河西的狂王更要警惕自己的颈项。这样的情况在这里已经发生过多少次?十年的丰收可以指望,但一年四季换人的心情又如何?老幼携车却没有人留步,归人不愿回头。此地正需萧丞相的治理,省内早应有富民侯的支撑,大家应当同情困苦的人,年末也希望没有沟壑的忧虑。
作者介绍:陈师道,字宪之,号蕉庵,北宋时期的诗人,以五言诗著称,风格清新,富有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战争与动荡时期,边疆的粮草运输问题日益严重,诗人对此深感忧虑,借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这首诗以复杂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对边疆情况的深思和忧虑。开头两句直接指出了古代运输粮食的困难,显示出诗人在对历史的反思与现实的困境之间的挣扎。诗中不仅探讨了人力物力的极限,也揭示了经济与战争的紧密联系。特别是“边头数米换黄金”,这句揭示了战乱中粮食的稀缺,反映了民众的苦难和军队的困境。随着诗的深入,作者用“黠羌人”和“熊虎”作为象征,暗示了外敌的威胁与内忧的交织。
诗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得当,通过比喻和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如“覆巢熏穴意何如”不仅展现了外在的危险,也隐含了对国家未来的深刻思考。诗的最后几句,提到对国家领导人的期待,表现了作者对政治治理的关心和对民生的担忧,让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
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历史的局限,也对未来寄予了希望,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逐句解析: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粮草运输困境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对民生疾苦的深刻关怀,强调了治理与人心的关系,以及对未来的期望与责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木牛流马”是指什么?
“边头数米换黄金”反映了什么现象?
诗中提到的“老稚持车车不留”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