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4:14
澹景微阴正送梅,
幽人逃暑瘿楠杯。
水花移得和鱼子,
山蕨收时带竹胎。
啸馆大都偏见月,
醉乡终竟不闻雷。
更无一事唯留客,
却被高僧怕不来。
佳树盘珊枕草堂,
此中随分亦闲忙。
平铺风簟寻琴谱,
静扫烟窗著药方。
幽鸟见贫留好语,
白莲知卧送清香。
从今有计消闲日,
更为支公置一床。
夏天的景色微微阴凉,正好送走梅花的余香;
隐士在此避暑,享用着瘿楠木的酒杯。
水中花瓣随水波漂流,仿佛在和鱼子嬉戏;
山中的蕨菜收获的时候,带着竹子的清香。
在啸馆里,大家都偏爱月亮的清影;
在醉乡中,竟然听不到雷声的轰鸣。
这里没有别的事情,唯有留住客人;
却是让高僧担心不来访。
秀美的树木盘绕在草堂前,
在这里,随心所欲也算得上是闲忙。
铺开风席,寻找到琴谱,
静静地扫去烟窗,写下药方。
幽鸟见我贫困,留给我美好的话语;
白莲知道我卧下,送来了清香。
从今往后有了打发闲日的办法,
我还要为支公准备一张床。
皮日休,唐代诗人,字仲明,号香山居士,卒于835年。他以诗、文、书、画俱佳而著称,尤以山水田园诗闻名。皮日休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闲适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创作于夏季,诗人当时身处山中,借助自然景色抒发对生活的感悟,表达对高僧友人的怀念和对清闲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夏天的自然景色与隐士生活,展现了诗人对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以“澹景微阴”引入,设置了一个清凉幽静的夏日场景,使人感受到一种恬淡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水花移得和鱼子”和“山蕨收时带竹胎”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人与自然的和谐。
后半部分,诗人以“啸馆大都偏见月”表现出对月光的偏爱,月亮成为隐者生活中的一部分,象征着高洁与超脱。而“醉乡终竟不闻雷”则透露出一种与世无争的心态,尽管外界的雷声轰鸣,但在此处却未能打扰到诗人的宁静。
最后几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希望与友人共享闲暇时光的愿望,“从今有计消闲日,更为支公置一床”,显示出诗人渴望与友人共度安逸生活的心情,表现了对高僧的敬仰与对清静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这种闲适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生活境界的追求,传达出一种宁静、淡泊的哲学思想。
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的内容,也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诗中用来避暑的酒杯是什么材料?
A. 梅木
B. 瘿楠
C. 竹子
D. 栗木
诗人希望与哪位高僧共享闲暇时光?
A. 友人
B. 支公
C. 自己
D. 不详
诗中提到的“白莲”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清白、高洁
C. 快乐
D. 忧伤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皮日休的诗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现了隐居生活的悠然自得,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山水意境的深邃和哲理的思考。两者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