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20:2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20:22:57
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
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
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
只应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在三更时分,我捧着明月,月光照耀却感觉孤独;在七夕的时候,星星似乎藏于天际,闪烁着光辉。刚刚听到飘荡的歌声,立刻又看到远处隔着重重城阙。夜深潭水随龙起波,河面秋风压着雁声。只有宋玉那样的才子,才会知道这位楚国的神灵名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858),唐代著名诗人,与杜荀鹤并称“晚唐二杰”。他的诗风以细腻、含蓄著称,常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反思,尤其擅长咏物和咏史。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李商隐身处政局复杂的环境中,内心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此诗抒发了他对美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切感悟。
这首诗以夜空和河流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秋夜的静谧氛围,并通过意象的交融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往的追忆。开篇“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将时间设定在深夜,暗示着孤独与思索。月亮和星星的意象不仅增添了美感,也引发了人们对爱情与理想的向往。
“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描绘了一种隔绝与追寻的情感。听到远方的歌声,却被重重城阙所隔离,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接下来的“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沉静而略显忧伤的氛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一句“只应惟宋玉,知是楚神名”,提及宋玉,显然是在表达对才子的敬仰,传递出一种文化自觉与历史的认同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将个人的孤独与对历史文化的追思融为一体,展现了李商隐深邃的诗歌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与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同时对历史文化的深切思考,传递出一种感伤而又充满诗意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歌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七夕”是指哪个节日?
“潭暮随龙起”中的“龙”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宋玉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李商隐的《咏云》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均涉及夜晚的意象,但李商隐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