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07:47:30
阿钟五岁已大奇,从我觅字与觅诗。
栗梨不爱爱纸笔,此意岂是寻常儿。
吟诗写字非难事,字画是心诗是志。
器量充周志气宏,劲笔雄辞皆极致。
吾家鼻祖丰城公,庭叱百万无虓雄。
子孙世袭节义风,流传直至江西翁。
江西夫子今希有,四经七举为龙首。
不作孙弘曲学儒,文章只是宗元佑。
祖宗积善源深长,争奇竞秀生诸郎。
诸郎更有如钟者,引领丹山群凤凰。
晓窗读书肯至午,夜灯琅琅明月庑。
只今小年已勤苦,从此读书到十五。
贯经窗史包今古,雪坡痴叔未足多,十驽骥子一跃过。
河南晁氏曾有样,二十子弟俱高科。
汝今群从多兄弟,勋业相期各如意。
家塾相师学圣贤,庙堂再拜传忠义。
羲献帖,李杜诗,遗踪虽在不必追。
请赓庆历徂徕颂,更立中兴浯水碑。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07:47:30
侄阿钟觅字与诗
作者:姚勉
阿钟五岁已大奇,
从我觅字与觅诗。
栗梨不爱爱纸笔,
此意岂是寻常儿。
吟诗写字非难事,
字画是心诗是志。
器量充周志气宏,
劲笔雄辞皆极致。
吾家鼻祖丰城公,
庭叱百万无虓雄。
子孙世袭节义风,
流传直至江西翁。
江西夫子今希有,
四经七举为龙首。
不作孙弘曲学儒,
文章只是宗元佑。
祖宗积善源深长,
争奇竞秀生诸郎。
诸郎更有如钟者,
引领丹山群凤凰。
晓窗读书肯至午,
夜灯琅琅明月庑。
只今小年已勤苦,
从此读书到十五。
贯经窗史包今古,
雪坡痴叔未足多,
十驽骥子一跃过。
河南晁氏曾有样,
二十子弟俱高科。
汝今群从多兄弟,
勋业相期各如意。
家塾相师学圣贤,
庙堂再拜传忠义。
羲献帖,李杜诗,
遗踪虽在不必追。
请赓庆历徂徕颂,
更立中兴浯水碑。
阿钟五岁就非常聪明,
跟我一起寻字和作诗。
他对文房四宝并不热爱,
难道这心思是一般孩子能有的吗?
吟诵诗词、写字并不难,
字形是心意,诗句是志向。
胸怀宽广、志向远大,
笔力雄健、辞藻华美皆尽显。
我们的祖先丰城公,
曾有百万之军威赫赫。
子孙世代传承节义风范,
直至今日流传到江西的翁。
如今江西的士人可谓稀有,
四经七举的理想如龙首。
不做孙弘那样曲学之儒,
文章只追随宗元佑。
祖宗积德,根基深厚,
争奇斗艳的儿郎们纷纷而出。
更有像阿钟这样的孩子,
在众多凤凰中引领风骚。
清晨窗前读书直到中午,
夜晚的灯下朗朗书声伴明月。
如今小小年纪已勤奋努力,
从今往后读书直到十五岁。
贯通经史,包罗古今,
雪坡的痴叔未必多才,
十匹劣马也能跃过一跃。
河南的晁氏曾有这样的榜样,
二十个子弟都能考中高科。
你如今有很多兄弟,
各自的功业都期望如意。
书院里互相学习圣贤,
庙堂再拜传承忠义。
羲献的书法,李杜的诗,
虽然遗迹在此不必追求。
请再为庆历和徂徕颂扬,
更立中兴的浯水碑。
作者介绍:姚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才情和诗才见长,作品多描写家族教育和子弟成长。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姚勉写给侄子阿钟的,表达了对他学习成长的期待与鼓励,体现了家族重视教育的传统。
此诗通过描写阿钟的聪慧与勤奋,展现了一个家族对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诗中不仅描绘了阿钟的才华,更通过对比历史上杰出人物,强调了个人努力与家学的结合。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后辈的殷切期待,突显出教育的重要性和对家族荣耀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和比喻,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本诗传达了对教育的重视、对个人努力的期待以及对家族传统的自豪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阿钟几岁时表现出色?
A. 3岁
B. 5岁
C. 7岁
D. 10岁
诗中提到的“羲献帖”指的是?
A. 诗的内容
B. 王羲之的书法
C. 一种文具
D. 诗人的名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