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古意》

时间: 2025-05-22 13:35:06

诗句

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

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上山复下山,踏草成古踪。

徒言采蘼芜,十度一不逢。

鉴独是明月,识志唯寒松。

井桃始开花,一见悲万重。

人颜不再春,桃色有再浓。

捐气入空房,无憀乍从容。

启贴理针线,非独学裁缝。

手持未染彩,绣为白芙蓉。

芙蓉无染污,将以表心素。

欲寄未归人,当春无信去。

无信反增愁,愁心缘陇头。

愿君如陇水,冰镜水还流。

宛宛青丝线,纤纤白玉钩。

玉钩不亏缺,青丝无断绝。

回还胜双手,解尽心中结。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3:35:06

原文展示:

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
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上山复下山,踏草成古踪。
徒言采蘼芜,十度一不逢。
鉴独是明月,识志唯寒松。
井桃始开花,一见悲万重。
人颜不再春,桃色有再浓。
捐气入空房,无憀乍从容。
启贴理针线,非独学裁缝。
手持未染彩,绣为白芙蓉。
芙蓉无染污,将以表心素。
欲寄未归人,当春无信去。
无信反增愁,愁心缘陇头。
愿君如陇水,冰镜水还流。
宛宛青丝线,纤纤白玉钩。
玉钩不亏缺,青丝无断绝。
回还胜双手,解尽心中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守边关的年轻男子与他远方的佳人之间的思念与孤独。男子在边关戍守,佳人无法与之相伴。时光荏苒,愁苦让两人的容颜都发生了变化。诗人描写了自己在山中上下的游历,踏草而行,留下古老的足迹。尽管想要采集美丽的花朵,却总是十次出门,十次失望。明月映照着他孤独的心志,寂寞的寒松见证了他的坚持。

当井中的桃花开始绽放时,见到她的身影,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悲伤。人的容颜无法再回到春天,桃花的色彩却愈加浓烈。他放弃了气力,空房里只有一份从容。虽然在缝纫中,心中却有着对远人寄托的期望,但无奈的是,春天的消息无从传递。没有消息的等待反而增添了愁苦,愁绪萦绕在心头。

他希望远方的君子如同那流淌的陇水,清澈无阻,愿意将心事细细编织成青丝线,仿佛纤纤的白玉钩,象征着两人情感的坚韧。即使玉钩不会缺失,青丝也不会断绝,他依然希望能回到过去,解开心中的结。

注释:

  • 荡子:指年轻的小伙子,常用来形容游子或战士。
  • 佳人:美丽的女子,诗中指远方的爱人。
  • 蘼芜:一种植物,常用于比喻美好的事物。
  • :明亮的水面,这里指明月。
  • :桃花,象征着春天和爱情。
  • 白芙蓉:象征着纯洁与美好。

典故解析:

  • 月与松:月亮常用来象征孤独与思念,寒松则象征坚韧与孤寂。
  • 陇水:陇水寓意深远,象征着流动与不绝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怀州,唐代诗人,以苦吟著称,尤以诗中的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孟郊人生的艰难时期,表现了他在边关戍守时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古意》是一首充满思念和孤独情感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荡子与佳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诗中处处流露着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爱人不在身边的惆怅。每一句都似乎在诉说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尤其是“欲寄未归人,当春无信去”一句,表现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惆怅。

在意象的运用上,桃花与白芙蓉的对比,展现了纯洁的心灵与现实的无奈。桃花的开放象征着美好与希望,但诗人却因未能与爱人团聚而感到悲伤。最后,诗人以青丝线和白玉钩作结,象征着情感的坚韧与永恒,展现出一种坚守与期盼的情怀。

诗词解析:

  • 第一句:荡子在边疆戍守,佳人无法相伴,表露出孤独。
  • 第二句:时间的流逝让双方的容颜都改变,愁苦显而易见。
  • 第三句:上下山的行程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第七句:桃花的盛开与心中的伤感产生对比。
  • 第十句:白芙蓉象征纯洁的心意,表达了对远人的情感寄托。
  • 最后两句:青丝与白玉的比喻,展现了坚韧不拔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青丝线”和“白玉钩”比喻情感的细腻和坚韧。
  • 对仗:如“人颜不再春,桃色有再浓”对比强烈,突出情感的变化。
  • 拟人:明月和寒松被赋予情感,增加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思念与孤独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苦涩。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孤独与思念,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桃花:象征春天、爱情与希望,带来美好的回忆。
  • 白芙蓉:象征纯洁与真挚的感情,显示诗人的内心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荡子守边戍”中的“荡子”指的是: A. 年轻的战士
    B. 老年人
    C. 诗人本人
    D. 无关人物

  2. 诗中提到的“明月”主要象征: A. 财富
    B. 孤独与思念
    C. 春天的气息
    D. 战争

  3. “欲寄未归人,当春无信去”表达的情感是: A. 希望
    B. 失望与等候
    C. 快乐
    D. 愤怒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相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与孟郊都写到了思念,但王维更偏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而孟郊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孟郊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祁四再赴江南别诗 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敬酬杜华淇上见赠,兼呈熊曜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 成王挽歌 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 暮秋山行 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夕字旁的字 增持 涯畔 包含飞的成语 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齿字旁的字 东劳西燕 同的笔画顺序详解_同字的笔顺规则与书写技巧 食字旁的字 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洒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洒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如入无人之地 妈妈的字怎么写?妈妈的字笔画顺序详解 虽畏勿畏,虽休勿休 磨牙凿齿 三字俗语大全_经典三字俗语解析与应用 白字旁的字 怨调 龝字旁的字 胙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