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0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00:27
望仙门
作者:晏殊 〔宋代〕
玉池波浪碧如鳞。
露莲新。
清歌一曲翠眉颦。
舞华茵。
满酌兰英酒,
须知献寿千春。
太平无事荷君恩。
荷君恩。
齐唱望仙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瑰丽的景象,波光粼粼的玉池如同鳞片般闪烁,晨露中的莲花新鲜动人。清脆的歌声中,姑娘微微皱眉,轻盈的舞姿在华丽的草地上翩然起舞。酒杯里满是兰花酿造的美酒,大家都应当知道这酒是为了祝愿长寿千年。如今太平盛世,感恩于君王的恩惠,大家齐声高唱,向仙门致敬。
“望仙门”是一个象征性的地点,代表着理想的生活和超凡脱俗的境界。古代神话中,仙人常常隐居在山林或水边,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作者介绍:晏殊(991年-1055年),字叔原,号仲明,北宋著名诗人、词人,官至宰相。他的词风清丽婉约,常以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结合,描绘出恬静安逸的生活。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相对太平,人民生活安定。诗人借此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君王恩德的感激之情。
《望仙门》是一首描绘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相结合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清新而富有生机的环境,波光潋滟的玉池、晨露中的莲花,都表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景象。诗的前半部分着重描绘美好的自然景观,给读者一种悠然自得的感受;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君王恩德的感激,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珍视与祝愿。
在意象的使用上,诗中“碧如鳞”的水面与“露莲新”的莲花相得益彰,形成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同时,舞蹈、歌唱与饮酒的场景,传递出一种欢乐、庆祝的气息。整首诗以“齐唱望仙门”作为结尾,既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也是对当下美好生活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感恩,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的体现。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体现了自然的美,更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安定的珍惜,传达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水面比作什么?
A. 玻璃
B. 鳞片
C. 镜子
诗中的“兰英酒”象征什么?
A. 祝福
B. 失落
C. 粗糙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向往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晏殊与李清照的词作均强调了对自然美和人情的描绘,但李清照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思念,而晏殊则侧重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君王恩德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