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卜算子 其三》

时间: 2025-05-21 02:38:23

诗句

数点岁寒心,百尺苍云覆。

落尽高花有好枝,玉骨如诗瘦。

卧影近池看,露坐移尊就。

竹外何人倚暮寒,香支和衣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2:38:23

原文展示:

数点岁寒心,百尺苍云覆。
落尽高花有好枝,玉骨如诗瘦。
卧影近池看,露坐移尊就。
竹外何人倚暮寒,香支和衣透。

白话文翻译:

几许岁月寒冬的心情,像重重的苍天笼罩着我。
落下的繁花中仍有好枝,似那瘦弱的玉骨犹如诗句。
我卧于池边观景,露水下坐,酒杯也随之移动。
竹外不知何人倚靠在寒风中,香气透过衣衫飘散。

注释:

字词注释:

  • 岁寒心:指在寒冷的冬季中所感受到的孤寂与忧伤之心。
  • 苍云覆:苍天的乌云笼罩,暗示着沉重的心情。
  • 落尽高花:繁花已落,暗示美好事物的消逝。
  • 玉骨:指清瘦的身材,像玉一样的洁白。
  • 卧影:指躺着的身影。
  • 露坐:指坐在露水湿润的地方。
  • 香支和衣透:香气透过衣服,形容环境的宁静与幽香。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诗中“玉骨如诗瘦”可理解为对李白的诗歌意象的借鉴,体现出一种清高、孤独的气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文焯(1666—1730),字子兴,号澹如,清代诗人。以清新、典雅的诗风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写于郑文焯晚年,彼时他经历了人生的许多磨难,心境愈加孤寂。诗中所反映的情感与他的生活状况密切相关,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思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诗歌鉴赏:

《卜算子 其三》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生动描绘了诗人在严寒冬日的孤独与思索。诗的开头以“数点岁寒心”引入,生动地呈现出一种寒冷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阴霾覆盖,心中感受到无尽的孤独。这里的“岁寒”不仅是指季节的寒冷,更像是对人生的感悟,诗人感受到的内心的寒冷与无奈。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将视线转向自然,描绘“落尽高花有好枝”,即便在繁华落尽后,仍然怀有深情与希望,似乎在暗示着生活的转机与新生的可能。在“玉骨如诗瘦”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玉骨”这一意象,表达出一种清瘦而高洁的境界,似乎是对自身处境的自我调侃与反思。

接下来的两句“卧影近池看,露坐移尊就”,则描绘了诗人在池边的闲适与沉思,似乎在品味生活的苦与乐。最后一句“竹外何人倚暮寒,香支和衣透”则将情景引向更深的思考,孤独的诗人在竹外寻觅着同伴,似乎在对话中回响出一种人际间的温暖与联系。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景象与人的情感交织,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交相辉映,构成了这首诗的深刻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数点岁寒心:开头即揭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呈现出冬季的萧瑟气氛。
  2. 百尺苍云覆:表现出内心的压抑感,苍天的乌云象征着沉重的心情。
  3. 落尽高花有好枝:暗示即便美好事物消逝,但仍有希望与美好的未来存在。
  4. 玉骨如诗瘦:用“玉骨”比喻自己的清瘦,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气质。
  5. 卧影近池看:表现出诗人的闲适与对自然的感知。
  6. 露坐移尊就:诗人在露水湿润的环境中,独自品味生活的点滴。
  7. 竹外何人倚暮寒:引发对他人的思考,独自一人时的孤独感。
  8. 香支和衣透:表现出自然的芬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气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骨”形象地比喻出诗人的气质。
  • 拟人:如“香支和衣透”,赋予香气以生命感。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寒冷冬季中的孤独与思索,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悟,反映出一种清高而又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岁寒:象征着孤独、冷清的生活状态。
  • 苍云:暗示着压抑和无尽的忧虑。
  • 高花:象征着美好、希望与生命的脆弱。
  • 玉骨:代表高洁、清瘦的气质与意境。
  • 露水:意象中的清新与宁静。
  • 竹子:象征着高雅与坚韧的品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数点岁寒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快
    B. 孤独
    C. 激动

  2. “玉骨如诗瘦”中“玉骨”指的是什么?
    A. 身材清瘦而高洁
    B. 美好的花朵
    C. 竹子

  3. 诗人在哪个环境中观察自然?
    A. 山顶
    B. 池边
    C. 街道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现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春望》:表达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词对比:
对比郑文焯的《卜算子 其三》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皆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然而郑文焯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思索,而李白则流露出对酒与友谊的渴望与欢快。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所长,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1. 《清诗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郑文焯研究》
  4. 《李白诗歌研究》
  5. 《杜甫与其时代》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出闽中四首 使北二首 其一 和唐户古律三首 足弱二首 其二 早朝 送胡守 送光孙崇元读书 送方叔二首 送丁大卿知庐州 送邦佐弟归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欺公罔法 描写思念家乡的诗_他乡故知诗句解析与用法详解 梓的拼音及汉字解析_梓的读音与书写详解 飞字旁的字 双人旁的字 shu的汉字全收录_shu的汉字写法详解 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若然 木字加见字念什么_木字加笔画汉字读音详解 攴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飠字旁的字 流远 三点水一个心汉字解析_三点水偏旁汉字详解 役梦 附骥尾 开弓没有回头箭 竞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