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5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58:50
赠术士姚有应自号通灵心神仙口
一点灵虚镜样明,只须提掇要常醒。
微几才动先知吉,万象交森独测灵。
至寂静中能有感,遍酬应后却无形。
死灰枯木都非法,但读吾儒一字经。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拥有灵明的心性,如同一面清澈的镜子,只需时常提起警觉。微小的变化都能预知吉凶,万千事物中他独具慧眼。在深深的寂静中也能产生感应,回应万事万物却没有具体的形态。即使像死灰枯木般的无生之物,也无法与之相比,唯有阅读我们儒家的经典才是真正的智慧。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姚勉,宋代诗人,文人雅士,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哲理的思考著称。诗风清新,常以抒怀和哲理思考为主题,善于运用典故和形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姚勉对心灵修养的深入思考中产生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教与儒家思想的融合与探讨,诗中强调内心的明澈与自我觉醒的重要性。
这首诗通过灵虚的镜子隐喻心灵的明澈,强调了内心觉醒的重要性。第一句“一点灵虚镜样明”形象地描绘了清明的心灵状态,随后的“只须提掇要常醒”则说明了保持觉醒的必要性。接下来的“微几才动先知吉”则展现了诗人超凡的洞察力,能够在细微之处察觉吉凶。在社会动荡的宋代,诗人通过这种超然的视角,反映了对世事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至寂静中能有感”一句则是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只有在彻底的寂静中,才能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智慧和灵感。最后的“死灰枯木都非法,但读吾儒一字经”,强调了儒家经典的价值,暗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推崇。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也传达了一种对内心修养的追求,表达了对智慧的尊重和对灵性的探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内心的修养与灵性觉醒,达到对万象的洞察和理解,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智慧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生命的意义
b) 内心的觉醒
c) 对自然的描写
答案:b
“一点灵虚镜样明”中的“灵虚”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灵动的状态
b) 一种空虚的感觉
c) 一种无形的存在
答案:a
诗中提到的“吾儒一字经”强调了什么?
a) 道教思想
b) 儒家经典的重要性
c) 个人的见解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