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5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53:21
轩冕傥来物,岂足羁圣贤。
素王万世功,杏坛诲三千。
平世膺戎狄,事功止当年。
六经发蒙蔀,今古日在天。
如果轩冕和权势来临,又怎能拘束圣贤之士呢?
素王(即周文王)所建立的伟大功业,教导了三千弟子。
在平定世乱时,抵御敌人所取得的功劳,终究只是当年的成就。
《六经》所传授的智慧,古今的真理都在于天之高远。
作者介绍:姚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咏物抒怀为主,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写作此诗时,可能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之时,诗人以此寄托对理想政治的向往,抒发对教育和贤人治国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圣贤的赞美,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现状的不满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诗中提及的“轩冕”和“圣贤”,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权力的滥用与贤者的困境。开头便以“轩冕傥来物”引入,直接质疑权势对思想的束缚,极具力量感。接着提及素王的丰功伟绩,以及孔子的教育成就,强调教育在传承智慧、引导人心方面的重要性。最后,诗人通过提到“六经”,进一步深化了对古今智慧的追求,表达出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整首诗意境深远,字句铿锵,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政治与教育的深刻思考,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希冀,令人深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出对理想政治和教育的向往,批判权力的压制,强调圣贤的重要性与智慧的传承。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素王”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孔子
B) 周文王
C) 司马迁
“轩冕傥来物”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权力的质疑与批判
C) 对权力的赞美
“杏坛诲三千”中“三千”指的是?
A) 三千学生
B) 三千年历史
C) 三千个国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姚勉的作品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前者关注教育与理想,后者则关注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忧虑,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视角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