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02:0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2:05:56
廿四桥边草径荒,新开小港透雷塘。
画楼隐隐烟霞远,铁板铮铮树木凉。
文字岂能传太守,风流原不碍隋皇。
量今酌古情何限,愿借东风作小狂。
在二十四座桥旁边,草径已经荒芜,刚开的小港映入雷塘。
画楼隐隐在烟霞中远去,铁板似的树木在清凉中挺立。
文字怎么能够传达太守的风采,风流韵事原本不受隋朝皇帝的影响。
量今酌古,情意无限,愿借东风来一场小小的狂欢。
作者介绍: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画家、诗人,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才情著称。郑燮不仅在诗歌上有着高深的造诣,他的书法和绘画也颇具影响力。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郑燮游历扬州期间,表现了他对扬州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思考。扬州自古以来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诗中流露出对扬州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
《扬州 其二》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景色与历史情感的诗作。前两句以描绘画面为主,展现出二十四桥边的荒凉与新开的小港,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后两句则转向历史的思考,提出“文字岂能传太守”的疑问,暗示文字的有限性与历史的复杂。提到“风流原不碍隋皇”,则是对历史人物风采的赞美,表现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认识。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今情感的抒发,愿意借助东风来一场狂欢,体现出郑燮洒脱的个性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现出郑燮对扬州的深厚情感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扬州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测试:
《扬州 其二》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廿四桥”有什么象征意义?
诗中的“东风”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