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6:5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6:58:17
踏莎行 其二
作者:郭则沄 〔清代〕
弄水分凉,偎花恋暝。
柳棉舞罢风初定。
凤箫人去太悤悤,
昼长无奈重帘静。
倦思芳茵,残妆粉镜。
寻春那似年时兴。
夜来梦到谢堂无,
可怜孤燕窥人醒。
在水边嬉戏,感受微凉,依偎着花朵,恋恋黄昏。
柳絮在风中舞动,风刚刚平静下来。
凤箫的声音已经远去,令人感到无比惆怅,
白昼漫长,却只能无奈地拉紧重重的帘子。
心中倦怠,躺在芳香的草地上,残妆映在镜子里。
寻找春天的景象,怎能如往年那般热闹?
夜里梦回谢堂,却已无踪影,
可怜孤独的燕子窥视着人们的醒来。
作者介绍:郭则沄,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个人情感,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了个体在生活中的孤独感与对往昔的怀念。
《踏莎行 其二》是一首具有强烈抒情色彩的词作,诗人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细腻的情感刻画,展现了个人的孤独与对春天的渴望。开篇以“弄水分凉,偎花恋暝”渲染出一种轻松而又温馨的氛围,水和花的意象引导读者走进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环境。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情感逐渐转向忧伤与沉重,“凤箫人去太悤悤”传达了离别的凄凉,令人倍感惆怅。
诗中“倦思芳茵,残妆粉镜”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失落,仿佛在一个充满花香的草地上,诗人却无法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内心却是空虚与不安。接下来“寻春那似年时兴”则是对往昔时光的深切怀念,表达了对于美好时光的渴望与追寻。
最后一联“夜来梦到谢堂无,可怜孤燕窥人醒”将孤独感推向高潮,孤燕的意象不仅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也暗示着对过往美好生活的追忆与不舍。整首词在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之间,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渴望,具有深厚的情感底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孤独的感慨,展现了个体在静谧环境中的内心挣扎与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弄水分凉”指的是什么情境?
“凤箫人去太悤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的最后一句“可怜孤燕窥人醒”中“孤燕”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